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

ID:56138649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7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_第1页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_第2页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_第3页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_第4页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探析【摘要】从地形的分析入手,结合地质灾害的用地评价,以东至县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影响山地城市的各个要素的分析,阐述了如何综合考虑现状中的限制条件,合理构建规划区的各个系统,得出复杂地形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辩证地应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对山地城市形态的重点要素进行重点控制,而对非重点要素采取引导性设计。【关键词】山地城市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可操作的山地城市设计方法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山地城市因其多变的

2、地形,不仅带来水文、地质、气候的复杂化,而且影响到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使得山地城市这一系统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中使城市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解决在设计与建设中的可操作性这一问题,我们在山地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首先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研究的方法论。第一,辩证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是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第二,由山地城市形态入手。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显现,也是城市内在特征深层文脉的显性形态,而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

3、的干预过程及对城市内在特征的发掘和发展。以山地城市形态为切入点,辩证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种可操作的山地城市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形态的重点要素进行重点控制,而对非重点要素采取引导性设计,我们称之为“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1.1重点受控体系传统的山地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分析是客体性的,这种客体性的把握忽视了人的思维,人与山地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山地城市形态是由客观物质构成的,但它又是人的眼睛所观察的,人的内心所理解的。借鉴凯文•林奇关于城市认知要素的结论应用于山地城市,我们确定山地城市形

4、态的构成要素为地形、道路、边沿、区域肌理、结点和标志。1.1.1地形从山地所处的位置来看,地形有山顶、山躯和山麓之分。从山地及其与周围的景物的组合关系来看,地形又可分为开旷型、半开敞型及封围型。开旷型地段指至少在中景范围内均属开阔地带,山顶是典型的开旷型地段,既作为观景点,同时又是深景的终点所在。半开敞型地段至少有一面朝向开阔地,或依壁于山体,或作为山系的支脉延伸,它在侧向轮廓上有较高的景观要求。封围型地段则是四周有山体环绕。1.1.2道路在山地城市中,道路体现了城市建设同地形相结合的特征,道路的走向、布局、尺度无不是适应地形与客观环境

5、的结果,道路在山地城市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这为我们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中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以道路作为设计的一种空间基准,来控制未来山地城市形态的发展。1.1.3边沿边沿是两个面的界限,山地城市的天际线是比较明显的边沿(如图2b在山地城市中,即使身处城市内部也能观察到起伏不定的边沿空间,起伏的地形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来观察城市天际线,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与地形的结合,更好地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同时也对山地城市天际线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1.4结点结点是人们可以进入的

6、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焦点,一般可以认为是一定区域的核心。以我们所探讨的山地城市形态来决定研究的尺度,结点在这里主要涉及城市广场,以及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山地城市广场与平原城市广场的不同之处在于,山地城市的广场可利用地形起伏,创造出不同标高的平面,在同一广场内,不但要形成空间的围合,而且要形成让视线溢出达到广场外部的开敞性。1.1.5标志山地城市中,标志对形态表达的重要性远胜于平原。地形的起伏使标志可以突岀表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赋予其可识别性。标志在山地城市中的定位功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标志不应是一孤立的物体,孤立的标志的参考基准作用

7、是较弱的,但若把两个以上的标志“聚集”起来,就会因相互衬托而各自加强了,因此需要制订一个区域性的高度控制规划,保证一定区域范围内标志间视线的连续性。1.2局部放任体系局部放任的实质是非重点受控地段的引导性设计和居民参与设计。在重点受控体系之外,相对应就形成了局部放任体系。对自然生长部分可以用控制体量、控制高度、控制建筑风格的方式,以及其他必要的管理手段加以引导制约。与引导性设计相比较,另一个层次是公众参与设计。设计者要深入了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1.3“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的辩证统一“重点受控”与“局

8、部放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人们发现这种整体的形态规划缺少有“根基”的居民生活环境的内聚力,是把一种陌生的形体环境强加到有生命的社会之上,追求理想模式的城市规划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