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本课堂的几点困惑和思考.doc

对生本课堂的几点困惑和思考.doc

ID:56113081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对生本课堂的几点困惑和思考.doc_第1页
对生本课堂的几点困惑和思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生本课堂的几点困惑和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生本课堂的几点困惑和思考生本教育真正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本体,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快乐的、充满阳光的。我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分组。按照郭思乐教授的做法,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组以4——6人为宜。分组时,我也是充分地尊重了学生意愿,同时又注意了各小组之间优等生与学困生的相对平衡。两周时间过去,班级中基础特差、家庭情况特殊、厌学成性的三名学生自动从小组中分离出来,成了三个独立的小组。当然是做了本人的、小组的,甚至包括家访等许多工作,但效果甚微。不放弃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成功的愉悦,是生本教育的灵魂。对于这些学生,应该选

2、择一个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能够自愿、安心、高兴地回到小组中去呢? 生本教育的宗旨是激扬生命,生本教学的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生本教育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四个突出”,即: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3、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就给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上,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呢?教师的讲授到底以多长时间为宜?尽管教研室以文件形式下发,力倡15+30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具体的操作

3、过程中,学生突破了,教师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我的理解是,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核心理念指引下,教师不应充当甩手掌柜或是大包大揽,而应是学生的需要者、引领者、鼓励者,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生本课堂的第二个特点是“三个转变”,即: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3、变“自律”为“他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我认为,在实施生本课堂的前期,教师还要长时间地介绍学科特点、指导学法、巩固小结,让

4、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极少数学生尚不能完全依靠“自律”,必要时,教师的批评权应相机使用。 生本课堂的第三个特点是“四个基本流序”,即:1、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2、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3、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发言,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4、教师引导点拨。有这样两点需要探究:一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是在课堂内完成还是放在课外完成?如果放在课内,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实在有限,放在课外也不现实。学生从早上六点半到校到晚上八点下自习,剩下的时间就只有尚不充裕的漫漫长夜了,况且,我也做过统计

5、,班上学生中,有电脑的家庭仅为3台。二是小组代表发言,总是那些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较好、善于思考、大胆外向的学生,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进行褒奖鼓励,但还是很难做到兼顾全面,整体提高。 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矛盾的难题。我知道,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按照生本教育的“评研”考试方式,我在第二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拿出试卷让学生做,然后在两个班(我带两个班语

6、文)中交换试卷互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再由学生编题来考小组的其他同学。最后,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拿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然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原因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在想,考试不会成为学生的沉重压力,但长此下去,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潜能是不是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发展? 纵观我们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满堂讲,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巴不得把教参教案上的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儿倒给学生,就是把阅读课上成了活动课或政治课,根本没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应景之作。

7、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好、用足这个例子。首先,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还要有所创新,要看到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开发别人看不到的有效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样读,可能会读懂什么,会获得什么,哪些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哪些地方的学习需要帮助等等。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如果脱离了文本,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学生没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也只能算作纸上谈兵式的失败课堂。在摸索生本课堂的实验中,我感觉到,

8、一周两节的语文早自习,是很难让学生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