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

ID:5607024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9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_第1页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_第2页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_第3页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_第4页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探究  摘要:大学课堂的提问往往出现集体沉默,为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课堂提问分为“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分析性和评价性”五种类型,通过调查发现其语言差异会带来学生的不同反应。此外,本文还结合语音、语汇、语法及语用四方面阐述了教师五种课堂提问类型的语言特点。关键词:大学课堂提问教师语言一、引言与传统中小学课堂不同的是,由于大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教学已不再适合采用全程灌输的方式,但在实际课堂中仍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无奈场面。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对课程的兴趣和自信。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不当,不仅会导致

2、信息传达的失效,而且会使学生对课程理解产生偏差,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从大学生视角研究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及信息传递有效性的最佳实现。目前,学界对于教师课堂提问多有泛泛而谈之作,对其语言角度的本体研究尚不深入,针对大学文科非双语课堂的调查也不多。11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仅指提问句本身,广义则包括提问句、对问题的解释语和引导性话语三部分;本文采用其狭义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句并不仅仅为疑问句,还包括表提问意味的陈述句、祈使句。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问题主体与提问目的的明确性”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两方面进行评判。“问题的主体”是指提问的问题

3、对象,如“比较比喻与借代”中“比喻”和“借代”即为问题主体;“提问目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提示提问类型,即做什么,如上例中“比较”指示的是理解性提问,另一方面是教师预期要达到的认知目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过程是行为主义理论中典型的“刺激—反应”模型,如何掌握该“刺激”的方式和施压强度会影响“反应”的效率;反之,学生的反应也可以验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此外,语境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会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在课堂语境中,怎样适应不同的课堂氛围及学生反应对提问作出相应的表达调整,也会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在此不多作说明分析。二、调查(一)受访人11由于理科教学课

4、堂提问多为书面习题的问题,不在口语范畴中,因此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提问的开放性更强的文科课堂。首先,从性别和地域(城市/农村)对受访人进行分类,在文学院选取200位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的受访人,男女比例和城市/农村地域比例大体均衡;其次,为了辅助问卷统计数据的量化结果,本次调查按性别、地域和成绩优劣分别选取了8位受访人进行单独访谈。(二)材料本次调查过程中所用到的语料均取自真实的教师课堂提问;问卷中除了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提问语言的反应,还包括对学生课堂思考积极性和作答率等方面的调查,以期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文科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同反应,并能针对学生需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三)统计分析

5、本次发放200份问卷,共回收194份,经过筛选,留下159份有效问卷,废卷率达18.04%。废卷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为跳题作答,有13张问卷出现该现象,视为废卷。二为答题逻辑矛盾,有22张出现该问题。如在询问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并作答的两道题中,有部分学生在表示从不理会老师提问后,又表示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问,这明显有违逻辑。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误将单选题视为多选题,同时勾选了多个选项。在159份有效问卷中,女生82人,男生77人,来自城市的学生有86人,来自农村的学生73人。经过访谈记录和各项数据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数据有效。11三、提问语言分类及特点按照认知要求和特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教

6、师课堂提问语言分为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综合分析性提问以及评价性提问,开放性和难度逐级递增,对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和运用水平也在提高。不同类型的提问,其语言特点各不相同,涉及“语音、语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一)知识性提问知识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X是什么?”或“什么是X?”。此类提问多为特指问,针对问题主体进行提问,看似简单,而实际操作中比较复杂。1.提问目的不同11就提问目的而言,有两种情况,一为书中已有准确定义,教师提问的目的为提示学生注意,加强理解记忆和活跃课堂氛围,没有过多认知要求。二为有争议的术语定义,有时这种术语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于

7、目前学界的争议有大体了解,并对该术语产生自己的认知。对于前一种定义提问,语音上不会过分强调,重音出现不多,但相对于非提问话语形式,它的音高会提高;后一种则通过重音、停顿等语言手段来强调和暗示。值得注意的是,语音特点是区分提问与非提问、不同提问类型最直接明显的特征,如教师授课时时常因习惯而添加的“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标记就不具有音高、停顿、重读等特点。2.问题主体的个数不同知识性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