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导学案.doc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

ID:56055877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_第1页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_第2页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_第3页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_第4页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废墟的召》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废墟的召唤》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2.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4.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学习重点】1、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2、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学法指导】继续学习作批注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把对原文内容或表达方面的理解、体会、评判、质疑、勘误、引申开去的看法,由此及彼的联想和对原文疑难、关键之处的注释、阐发写在原文书页的相关位置。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

2、、知识链接1、永远的伤口,屈辱的历史(背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在十九世纪的这场大火中,圆明园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他的身体被分成零碎的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

3、博物馆。2、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小香结》,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第一部《南渡记》、《东藏记》。其中《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

4、’。”《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79年,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文革”如一场梦魇,醒来之后依然无法抹去记忆中的伤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那样地震憾过中国乃至世界,无数热血青年卷进了这场本身就交织着正确与错误,庄严与荒谬,美好与丑恶的运动中这场浩劫湮没了无数年轻人知识报国的梦想,青年人想尽责任却尽不

5、了。大家刚刚从文革中经历过来,思想的禁锢和艺术的枷锁仍然捆绑着人们,社会政治环境,时而宽松时而紧张,让我们觉得随时都会倒退到文革的时代。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4、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远瀛()观   甲胄()  充塞()  碣()石  嗫嚅() 迤逦()、窸窣()雕镂()停滞()怅然()诧异()热忱()5、词语识记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迤逦:曲折连绵。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

6、动昂扬并充满正气。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阅读探究】1、题目“废墟的召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怎样一个废墟?2、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心情?3、“废墟”召唤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我和年轻人有哪些对话?我们的对话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作者想象的?理解这些对话年轻人的矛盾心理。5、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谈谈对“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这句话的体会?6、“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一句中的“怎样

7、”指的是什么?第二课时【质疑析疑】1、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为什么写了一个富有责任感而又满腹疑虑年轻人,并两次写了这个年轻人“介于冷和苦之间”的笑?2、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写法探究】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1、“顺着近年失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只剩下冬日的残冷。……”

8、2、“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3、“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