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茎》说课稿[1].doc

《根和茎》说课稿[1].doc

ID:56047872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根和茎》说课稿[1].doc_第1页
《根和茎》说课稿[1].doc_第2页
《根和茎》说课稿[1].doc_第3页
《根和茎》说课稿[1].doc_第4页
《根和茎》说课稿[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根和茎》说课稿[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根和茎》说课稿和静县第一小学郑焕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和静县第一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根和茎》的第一课时茎。我的说课是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讲述的: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学生;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准备;六、说教学程序;七、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从整体上讲,本单元属于生命科学系列,在整个教学序列上,是引领学生从短期观察逐步向有耐心、有恒心的中长期观察的阶段;观察方法是从粗略、整体到细致入微;三年级的实验是有指导的实验学习起步阶段。本课为《根和茎》的

2、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根这部分的教学。本课的主要活动有两个:第一,通过观察、比较,能够了解直根和须根的各自特点,并能进行区分;第二,亲自设计实验,并对实验不断加以完善,了解根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直根""须根"两个概念;知道根的作用;通过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寻找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分类依据;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中长期实验观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以事实为证据的科学态度观,逐步养成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意识。三、说学生三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

3、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对科学实验缺乏严谨性,有些同学对实验是玩过家家的感觉,还需要不断引导,树立崇高的科学价值观。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四、说教法学法科学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引领学生完成各种实验并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实验、概括等过程发现获取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五、

4、教学准备1、材料(1):大蒜,菠菜,每组各一份。2、材料(2):青菜、芹菜、大葱,萝卜,各组各一份3、材料(3):吊兰、塑料水杯,每组两份。4、学生活动记录单。六、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我出示大葱和菠菜的实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二)学习新知首先认识直根和须根,前面学生已经仔细观察两株植物的根,现在把两种植物根的样子画下来,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完成活动记录单后,学生汇报两种根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两种根分别叫做直根和须根。接着教师出示几种蔬菜,指导学生观察,分辨哪些是直根,哪些

5、是须根。这些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识的使用能力,出示实物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研究根的作用,师引导提问,根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根的作用有两个:(1)吸取水和养分(2)抓住泥土,本课重点探究植物的根到底能否吸收水分,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并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制作好实验装置。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接着进行发达的根与不发达的根的对比每组分发一株根发达的吊兰和一株根不发达的吊兰,师引导假设根

6、确实可以吸收水分,这些不同的根,他们吸水的本领会不会有什么区别,怎样来证明,学生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全班小结,明确实验方案:可以和另一个小组结成对子,在不同的小组之间展开比较。但两组的实验条件必须完全一样,比如水面高度、放置环境等等。对比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根的认识,不同小组的结对子也是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最后总结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对比实验的装置。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这个实验顺利完成?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思考:观察结果是不是和你们猜想的一样?有没有发现新的不同的现象?有没有产生新的疑问?

7、可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出示观察记录,指导学生如何填写。要定期观察,做好观察记录。拓展谈话:关于根的另外一个作用——可以抓住泥土,应该怎么来证明呢?你能不能也来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呢?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根抓住泥土的作用。七、板书设计根直根1吸收水和养分根作用须根2抓住泥土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本课板书突出了根的分类和作用,凝结了本课的知识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