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4496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学习材料:如何观课议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观课议课一、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比较观课议课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名词的改变,而是一种理念的改变。观课与听课比较:听课观课“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听课者往往坐在后面。“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去感悟课堂,体悟课堂。评课议课“评”是句号,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问号,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
2、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二、观课议课的原则1.议课要坚持“以
3、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议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2.议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议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
4、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于在评议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3.议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议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议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议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要把议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
5、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转变议课的着眼点:评议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4.议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5.议课要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
6、想当然。课堂教学评议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议的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议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评议的内容和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以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评议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三、议课方法(一)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议课首先要议教学目标。6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
7、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二)议教材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
8、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