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课议课(精)

如何观课议课(精)

ID:26342306

大小:268.6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6

如何观课议课(精)_第1页
如何观课议课(精)_第2页
如何观课议课(精)_第3页
如何观课议课(精)_第4页
如何观课议课(精)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观课议课(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引言基本数据:1.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2.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决定;关键: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结论: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由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一)“听”与“观”“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艾帕尔.梅拉比)“人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是交谈却要借助整个身体。”(戴维.爱伯克龙比)(二)“评”与“议”主要过程参与者关注点做课取向标准“评”做判断,下结论主、客体全面信息展示性做课统一规范“议”发表意见,进行商议平等主体集中焦点发展性做课多样选

2、择如何观课议课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陈元保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一、观课议课的意义与价值二、如何进行观课议课三、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四、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一、观课议课的意义与价值对观课议课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

3、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应体现的特点:平等、合作、双赢;二、如何进行观课议课(一)观课议课的一般程序(二)各环节的操作要点(一)观课议课的一般程序课前交流→课中观察→课后研讨(二)各环节的操作要点课前交流课中观察课后研讨1.课前交流(1)讲课教师说课介绍教学背景(基本教情、学情)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和主要的教学活动课的大致结构及特点(有哪些创新或困惑?)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检测方法观察点的建议(2)观课者提问并与讲课教师进一步沟通。(3)商定观课重点,明确观课分工2.课中观察(1)全身心投入。(2)掌握观察要领,做到听、看、记

4、、思有机结合。(3)进入两种听课角色。听……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或课标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感染力,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教师提出问题是否有启发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学习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一看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1)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2)板书设计规范合理;(3)教具(多媒体)运用熟练;(4)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学法指导得法;(5)教师的应变能力;(6)教师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

5、培养;看……二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1)看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师生关系;(2)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3)看学生的练习情况、活动时间与状态;各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看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5)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学生学习的结果;记……教学实录:简记教学过程;重记教学特色、不足及引发的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兼顾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教学点评:有效运用“2+2”评价方法;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学的有效性教材的处理与使用

6、情况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及原因分析对自己教学的启示给教师的建议进入两种角色(学生)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这就要兼顾两头——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要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说教师这样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入两种角色(教师)进入教师角色,用教师的眼光研究教学。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激发教育的灵感与智慧。3.课后研讨(1)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谈谈主要的教学行为的

7、有效性课堂的预设及生成(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填写观课议课表,提出相关建议。(3)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形成下一轮教学的改进思路。三、理想信息技术课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善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不只是老师在自说自话;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或者边探索边操作,而不是老师的技术表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通过规范的技术探索来完成作品,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模仿;老师必须在具体的问题解决后总结一般规律,在作品设计的基础上总结技巧、积累经验,而不是麻木地由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而无知识体系

8、的建构和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机械地由一幅作品到一幅作品,而无经验的积累和迁移。四、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态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