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

ID:5604048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9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_第1页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_第2页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_第3页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_第4页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DEFINITION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0例AD(主动脉夹层患者)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

2、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更有利的指导依据,操作简单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中图分类号]R543.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8-0095-03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发病突然,病情较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1]。近年来,双源CT在主动脉夹

3、层的诊断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成为主动脉夹层检查的首选方法。双源CT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2],及时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对患者的救治及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平扫及血管造影(CTA)扫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碘造影剂过敏者

4、。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0岁,平均(52.6±8.3)岁。以突发性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9例。少数患者有心衰、晕厥。12例没有明显自觉症状,1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合并心包、胸腔积液。1.2仪器与方法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DEFINITION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方2~3cm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下2cm处,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mm,螺距1.2,矩阵512×512,增强用经右侧肘正中静脉以3.5mL/s的速度团注碘佛醇(320mgI/m

5、L)80~100mL,管电压120kV,电流110mA,行动脉期及静脉期双期扫描注药后延时25s行动脉期扫描,557s行静脉期扫描,利用原始图像数据在西门子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后处理。2结果2.1分型DeBaKey分型:I型,起自升主动脉近端延伸至降主动脉;Ⅱ型,起自升主动脉止于无名动脉,降主动脉不受累;Ⅲ型,起自主动脉弓降交界部延伸至腹主动脉,升主动脉不受累。20例AD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I型

6、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2.2“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CTA可以显示主动脉扩张和呈双腔主动脉,假腔大于真腔,且呈螺旋撕裂位于真腔任何方位。内膜瓣于真、假腔间呈线状、S形或弧形弯曲突向假腔,个别呈“V”形。12例患者的内膜瓣已经累及头臂动脉;累及腹腔干动脉和髂总动脉6例;累及左肾动脉6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14例。结合横轴位、MPR7及CPR重建图像,双源CTA对内膜破口有较高

7、的显示率95%(19/20),破口多呈喇叭口状,表现为低密度内膜片的连续性中断,内膜片移位。内膜破口多数位于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近端左锁骨下动脉以远处,但也可以发生在主动脉其他部位。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20例主动脉夹层分型及病变的CT表现见表1、图1、2。3讨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高速高压的血流漏入裂口,将管壁剥离形成壁内瘤腔[3]。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胸痛,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药物不能缓解,常伴有各种压迫症状、胸腔积液等[4

8、]。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妊娠、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后48h内病死率达36%~71%[5]。常用的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方法有B超、CTA及MRA、DSA等。但B超检查图像缺乏直观性,MRA虽然可明确真假腔的走行及破裂口的位置,但检查时间长,禁用于心脏起搏器者,对各种运动伪影较大。DSA属有创检查,对不为造影充盈的假腔难以观察,术中患者造影剂使用量、患者及术者接受放射线量较大、费用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DEFINITION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0例AD(主动脉夹层患者)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

2、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更有利的指导依据,操作简单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中图分类号]R543.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8-0095-03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发病突然,病情较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1]。近年来,双源CT在主动脉夹

3、层的诊断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成为主动脉夹层检查的首选方法。双源CT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2],及时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对患者的救治及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平扫及血管造影(CTA)扫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碘造影剂过敏者

4、。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0岁,平均(52.6±8.3)岁。以突发性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9例。少数患者有心衰、晕厥。12例没有明显自觉症状,1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合并心包、胸腔积液。1.2仪器与方法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DEFINITION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方2~3cm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下2cm处,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mm,螺距1.2,矩阵512×512,增强用经右侧肘正中静脉以3.5mL/s的速度团注碘佛醇(320mgI/m

5、L)80~100mL,管电压120kV,电流110mA,行动脉期及静脉期双期扫描注药后延时25s行动脉期扫描,557s行静脉期扫描,利用原始图像数据在西门子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后处理。2结果2.1分型DeBaKey分型:I型,起自升主动脉近端延伸至降主动脉;Ⅱ型,起自升主动脉止于无名动脉,降主动脉不受累;Ⅲ型,起自主动脉弓降交界部延伸至腹主动脉,升主动脉不受累。20例AD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I型

6、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2.2“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CTA可以显示主动脉扩张和呈双腔主动脉,假腔大于真腔,且呈螺旋撕裂位于真腔任何方位。内膜瓣于真、假腔间呈线状、S形或弧形弯曲突向假腔,个别呈“V”形。12例患者的内膜瓣已经累及头臂动脉;累及腹腔干动脉和髂总动脉6例;累及左肾动脉6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14例。结合横轴位、MPR7及CPR重建图像,双源CTA对内膜破口有较高

7、的显示率95%(19/20),破口多呈喇叭口状,表现为低密度内膜片的连续性中断,内膜片移位。内膜破口多数位于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近端左锁骨下动脉以远处,但也可以发生在主动脉其他部位。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20例主动脉夹层分型及病变的CT表现见表1、图1、2。3讨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高速高压的血流漏入裂口,将管壁剥离形成壁内瘤腔[3]。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胸痛,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药物不能缓解,常伴有各种压迫症状、胸腔积液等[4

8、]。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妊娠、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后48h内病死率达36%~71%[5]。常用的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方法有B超、CTA及MRA、DSA等。但B超检查图像缺乏直观性,MRA虽然可明确真假腔的走行及破裂口的位置,但检查时间长,禁用于心脏起搏器者,对各种运动伪影较大。DSA属有创检查,对不为造影充盈的假腔难以观察,术中患者造影剂使用量、患者及术者接受放射线量较大、费用高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