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7616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MRI诊断及相关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分析36例骶管囊肿患者的MRI特征,并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36例骶管囊肿呈囊袋形、串珠状、圆形、卵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囊壁呈均一菲薄,囊壁无结节。结论骶管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骶管囊肿的理想检查方法。[关键词]骶管;囊肿;磁共振;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1(b)-012
2、7-036骶管囊肿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命名及分类较混乱,如骶骨脊膜囊肿、Tarlov囊肿(神经根周围囊肿)、骶管内蛛网膜囊肿、骶管内硬膜外囊肿、骶管滑膜囊肿等。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先天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是硬膜的一种先天性缺陷[1]。根据囊肿内是否有神经纤维或细胞,可将骶管囊肿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两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交通孔为瓣膜样。MRI是断层成像技术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取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
3、的又一重大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MRI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中。据报道,MRI是诊断骶管囊肿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例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骶管囊肿患者的MRI特征,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36例骶管囊肿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3~76岁,平均46岁;其中,25例以腰骶部疼痛为主,9例伴有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3例伴有会阴部烧灼感,间
4、歇性跛行5例,无明显症状者6例。1.2检查方法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OpenMark4000型磁共振扫描仪,全部使用体线圈进行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FSE序列行矢状位T1WI(TR/TE:710/22ms,THK:5.0mm,FOV:350×350),T2WI(TR/TE:4000/105ms,THK:5.0mm,FOV:350×350),横断位T1WI(TR/TE:910/22ms,THK:5.0mm,FOV:300×300),T2WI(TR/TE:4000/102ms,THK:5.0mm,FOV:300
5、×300)。2结果6MRI检测结果提示,单发患者21例,多发患者15例。位于骶1~2水平者30例,位于骶3以下者6例。囊肿位于骶管正中者19例,位于骶管偏左侧者8例,位于骶管偏右侧者9例。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者25例,呈囊袋形者9例,串珠形者2例。囊肿大小不一,较大者约为6.3cm×3.2cm×2.1cm,较小者约为0.5cm×0.5cm×0.3cm。囊壁均一菲薄,T2WI均呈较低信号影,无壁结节。囊肿内部信号与脑脊液完全一致,T1WI呈低信号,如图1a、图1b、图2e、图2f所示。T2WI呈高信号,如
6、图1c、图1d、图2g、图2h所示。囊肿较大者,有占位效应者13例,骶管前后壁可见光滑的弧形压迹(图1~图2)。3讨论6对于骶管囊肿的发生原因,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2-4]。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性的,其发生由于蛛网膜或硬脊膜发育不良所致,而非肿瘤性病变。先天性骶管囊肿的发生是由腹压增加或动脉搏动时,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硬脊膜的先天性缺损的憩室而形成,这一薄弱处即形成了交通孔,这种囊肿中没有神经根的存在[5]。后天性囊肿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脊神经穿过硬脊膜形成袖套状包裹扩张形成憩室,从而形成
7、根性囊肿,其内部有神经根存在,也可有交通孔存在。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囊肿患者多数无症状;25%的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囊肿患者有症状。骶管内有支配鞍区、大腿背侧、会阴区的感觉及运动神经,还有支配大小便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囊肿靠近头端会压迫坐骨神经。故骶管囊肿临床症状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囊肿压迫骶丛神经或马尾神经而表现出腰腿痛、会阴部胀痛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但骶管内囊肿临床表现为腰腿痛的同时,常伴有骶尾部胀痛不适、麻木及大小便障碍等骶丛神经受压表现[6]。
8、骶管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骶管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其大小不一,囊肿较大时可使骶管扩大,骶管前后壁可见光滑的弧形压迹。囊肿呈圆形、卵圆形、囊袋形、串珠状,其边界较清楚,囊壁呈均一菲薄,囊壁无结节。囊内信号较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6骶管囊肿需与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鉴别。表皮样囊肿可分为先天性表皮样囊肿与获得性表皮样囊肿。先天性表皮样囊肿来自皮肤外胚层,获得性表皮样囊肿为腰椎穿刺的晚期合并症,又称医源性椎管内表皮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