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57402
大小:1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8
《高一语文 21.师说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材梳理文题解读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说”。“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说”这一类文体。“说”与“议”相比,写法随意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这是韩愈著名的论说“师道”的文章。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
2、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在思想上推崇儒道,排斥佛老。在文学上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丽文风,提倡散体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提出“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等主张。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质朴,说理透彻,气势雄伟,有“韩潮”之美誉。背景纵览本文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
3、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乐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韩愈借为文送子蟠来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字词梳理1.字音句读(dòu) 谀(yú) 郯(tán) 苌(cháng) 聃(dān)蟠(pán)贻(yí)不焉(
4、fǒu)大夫(dà)2.一字多义3用心爱心专心3.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或学识渊博的人。吾从而师之古义:指跟从、并且;今义:指表目的和结果的顺承连词。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指一般的人;今义:指许多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不需要,没有必要。无贵无贱古义:指无论;今义:指没有。3用心爱心专心圣人之所以为圣古义:指“……的原因”;今义:指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4.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师
5、:以……为师,意动)吾师道也(师:学习,动词)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名词作动词)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意动)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愚”为形容词作名词,解释为“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5.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3用心爱心专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