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

ID:5595054

大小:17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19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_第1页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_第2页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_第3页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_第4页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家学说资料汇编20114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选择和填空知识点:总论1.在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中,《黄帝内经》是现存唯一的著作,是中医各家学说的基础。2.各家学说的共同点:①有継承②有取舍③有发展伤寒学派:孙思邈、许叔微、喻昌。始于晋唐,盛于明清。河间学派:刘河间易水学派:张完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攻邪派:张从正丹溪学派:朱丹溪温补学派:薛己、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温补学派是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延续。温病学派:吴有性、叶桂、薛雪、吴塘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金元四大家之一代表著作①《素问病机原病式》②《医方精要宣明论》(又名《宣明论方》)③《三消论》学术理论脏腑本气(本气虚则)──肺气清(温)肝

2、气温(清)心气热(寒)脾气湿(燥)肾气寒(热)玄府气液说──导致“玄府闭塞”的原因:热气怫郁“主火论”是刘河间学术理论的核心,是刘氏最基本的学术观点对火热病证的阐发: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六经传受皆为热证。亢害承制: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木极似金、金-火、火-水、水-土、土-木对中风的认识:心火暴盛,肾气虚衰。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对病机十九条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燥病病机治疗经验外感火热证,表证兼有内热:表里双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天水一凉膈半、天水凉膈各半(天水散=六一散)在《三消论》中把消渴分为三类:①消渴②消中③肾消。治疗上主张

3、“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治疗瘖痱,中风后遗症: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暗痱服.)提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创制治痢疾方──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补泻脾胃之本者,燥其湿则为泻,润其燥则为补。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代河北真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代表著作1.《脾胃论》2.《内外伤辨惑论》3.《兰室秘藏》学术理论阳升阴降:升脾阳,泻阴火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是1.饮食失节2.劳役过度3.七情所伤对元气与火的关系,他认为:两者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火与元

4、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论主要内容: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经验当归补血汤治疗饥困劳役所致的血虚发热。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元代著名医家代表著作《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用药法象》、《汤液本草》。学术理论劳倦、禀赋素弱、饮食生冷等所致的“内已伏阴”是阴证发病的基础与关键。14重点阐发了:饮食冷物、误服凉药、口鼻吸入雾湿之气导致阴证的机理和损害内感阴证的病因:1.饮食生冷、过服凉药2.外感寒湿雾露之邪3.纵欲劳倦,素体虚弱内感阴证病机:元阳中脱三阴病变:主要损及太阴、少阴、厥阴三经,表

5、现为脾阳、肾阳、肝阳虚衰证候。厥阴传少阴,少阴传太阴。表现形式或传变方式:1.阳从外走(内阴外阳证)2.阳从内消。治疗经验治疗内感阴证,强调以“调中”为主,治疗有“先缓后急”之分,强调“药当从温,不可遽热”。外感寒湿雾露之邪──神朮汤;内伤冷物兼外感风邪有汗者──白朮汤(X术、防风、甘草、生姜)缓治代表方剂──黄芪汤(四君子+黄芪+白芍+生姜)、调中丸(四君子(炙甘草)+干姜)。阴证服四逆后,胸中发躁而渴,大小便秘涩者,治疗用“海藏已寒丸”王氏最喜用的药物是:附子、干姜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主要著作《儒门事亲》学术理论论病观点:1.因邪致病2.论病重邪3.祛邪

6、安正“三邪”: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在《内经》“惟以血气流通为贵”基础上,树立血气“贵流不贵滞”的观点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认为“病根在风,当取汗散风,是谓治本”。引涎、漉涎、嚏气、追泪都属于吐法。“出血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治疗经验大承气汤加姜枣煎服,名之曰调中汤,专治中满痞气、大便不通凡上行者皆吐法。重视药邪致病。“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擅用情志疗法。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学者尊称之为

7、丹溪翁。代表著作1.《格致余论》2.《局方发挥》:着重指出常以《和剂局方》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流弊,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学术理论1.相火论(详见问答题)2.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部”3.相火妄动的危害:耗伤阴精。“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4.阴升阳降论脏腑而言:“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水火而言:“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没,无有穷也”气血而言:“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朱震亨强调“阴升阳降”论,而李东垣强调“阳升阴降”论5.“攻击宜详审,正气需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