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19496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5
《各家学说各医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家学说各医家1,*孙思邈(一)生平和著作孙思邈为初唐著名医家。其集毕生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虽名为方书,实乃各科兼备,理法俱全的医学巨著。两书各三十卷。(二)学术思想1、大医精诚论(1)其对学医者提出了要求。—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2)提出了医生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2、养生理论与方法孙思邈养生思想的具体内容:①抑情节欲,反对恣情纵欲。②常欲小劳和导引、按摩③依时摄养④内视、调气—是一种专意存思、吐纳气息,以却疾强身的方法。⑤食宜、食养和食疗—对后世医家如朱丹溪等力主茹淡,有深远影响。⑥服食、服水
2、⑦养老—指老年人的养性,也包括老年病的防治。概括起来就是: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药饵养生、环境养生、四时养生、体质养生、养老3、脏腑虚实寒热辩证4、方剂学方面的成就和特色(1)集方剂之大成(2)化裁发展古方(3)组方配伍特色(三)医学实践1、杂病论治(1)中风——关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千金方》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在外则属于“风中五脏六腑之腧,亦为脏腑之风”,治疗以驱散风邪的古方如大小续命汤等。在内则明确指出劳心伤神,嗜欲妄念,摄养不慎是中风的重要内因,对内风发展有深远影响。(2)虚损——孙氏强调内
3、因,并概括为五劳、六极、七伤。治疗法则为:补剂兼泻、以泻为补、寒温相济、劳则补子。(3)血证——《千金方》认为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痈、有伤胃。备急、解毒2、针灸学的发挥2,*李中梓(一)生平和著作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著名的医家。其著作颇多,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伤寒括要》《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后三书合称《士材三书》。(二)学术思想1,化源论——化源即是生化之源。(1)治虚证之化源10/10主要根据五行相生订法,即虚者补其母。(2)治实证之化源主要根据五行相克订法,即木欲实,金当平之;
4、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2,水火阴阳论水火不交为未济之象,在阴阳两气之中,李氏注重阳气,其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这对时医的汲汲于滋阴,战战于温补提出了异议,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水火宜交不宜分(2)养阳在滋阴之上(3)补气在补血之先(三)医学实践1,辩疑似证——脉证相参大抵症既不足凭,当参之于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侯。2,治泻九法(1)淡渗李氏根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理论,对于湿邪为主的泄泻,以六一散、四苓汤、五苓散、五
5、皮饮等渗利小便而实大便。(2)升提泄泻之病离不开脾胃,常因脾气下陷,中枢失于转输所致。因此,李氏列升提为第二法,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或以升阳除湿汤治风胜湿。(3)清凉实泻常因热淫所致,症见暴注下迫,口渴,小便少,脉洪数,治疗当用苦寒以清热。李氏常用戊己丸、承气汤、葛根芩连汤等方,以热者清之。(4)疏利痰凝、气滞、食滞、水停等都有碍脾运,也可令人致泻,因此祛痰、理气、消积、逐水等法被李氏统称为疏利,此乃通因通用之法。(5)甘缓对于泻痢不止,又有急迫下坠之感者,李氏则佐以甘药,取其甘能缓中培土,故常在方中加入甘草等药,此乃急者缓之
6、之义。(6)酸收如泻下日久,往往导致统摄无权,精气耗散而不收,故常用酸味之品以收之,方如乌梅丸等,此乃散者收之之意。(7)燥脾燥湿培土实为治本之法,若脾气不足者,治以四君、六君、参苓白术散等,湿胜困脾则脾胃散主之,湿胜阳微宜理中丸合平胃散。(8)温肾以四神丸、八味丸、金贵肾气丸治之,为久泻治本又一要法,寓有虚则补其母、寒则温之之义。(9)固涩方如赤石脂禹余粮丸,此乃滑者涩之之义。3,治癃闭七法(1)清金润肺——车前紫菀麦冬茯苓桑皮等(2)燥脾健胃——苍术白术茯苓半夏10/10(3)滋肾涤热——知母黄柏玄参地黄泽泻茯苓通草(4)淡
7、渗分利——茯苓猪苓通草泽泻(5)疏理气机——枳壳木通橘红(6)苦寒清热——上焦用栀子黄芩中焦用黄连芍药下焦用黄柏知母(7)温补脾肾——金贵肾气丸或八味丸,补中益气汤,独参汤,3,*钱乙(一)作者生平钱乙,字仲阳,代表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选择/判断)(二)学术思想:1,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特点: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变蒸:就是在婴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理变化)2,小儿病证的诊断方法:首先归纳出儿科六种常见脉象:乱、弦急、沉缓
8、、促急、浮、沉细;提出“面上证”和“目内证”。(1)“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2)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如上述部位出现赤色,则知某脏热证,而随证治之。(3)目内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