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一

中医各家学说一

ID:40234262

大小:18.70 MB

页数:137页

时间:2019-07-27

中医各家学说一_第1页
中医各家学说一_第2页
中医各家学说一_第3页
中医各家学说一_第4页
中医各家学说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各家学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 总 论二 伤寒学派三 河间学派四 易水学派五 攻邪学派六 丹溪学派七 温补学派八 温病学派九 中西医汇通学派各家学说总 论学说、假说、理论学说:学术上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假说: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理论: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总结。一.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内容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药学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中西汇通学派(二)学科性质

2、1.具有学术思想史的特点2.补充基础和临床各科之不足3.属于中医学术提高课(二)学习要求1.阅读原著、分析医案2.联系涉猎多学科知识3.抓住重点三.中医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一)学派划分的标准学派是学术观点、学术思想鲜明、独到,不同于他人,形成的学术团体。构成学派的三个要素1.中心研究课题2.著作和影响3.人才链(二)中医历史上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中西汇通学派(三)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社会因素:医学发展的需要2.地域因素:罗知悌、朱丹溪湿热相火为病。3.文化因素:缺

3、乏形态结构的实证整体观念自然观念实用观念直觉观念人伦观念法古观念4.师传不同:四.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1.启发学术思想2.深化临证经验3.完善了中医学术体系复习题1.中医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2.中医学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一、概说1.伤寒学派概念:以研究阐发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的众多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2.伤寒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晋唐收集整理阶段宋金深入研究阶段明清发展兴盛阶段晋唐收集整理阶段王叔和收集《伤寒杂病论》整理伤寒从脉证方治入手孙思邈著《千金翼

4、方》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探讨,是唐代唯一释注宋金深入研究阶段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脉证分辨,以脉为先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阐发寒毒异气之说朱肱著《伤寒类证活人书》以经络解释六经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强调八纲辨证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伤寒补亡,搜集诸说,丰富内容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以经注论,经论结合,全面注解伤寒韩祗和北宋医家《伤寒微旨论》1086年著强调脉证和参,多自拟方。伤寒:脉为先,证为后杂病:证为先,脉为后因时制宜:依时令用药立春——清明、清明——芒种芒种——立秋庞安时庞安时,字安常,宋代人(1042-109

5、9)代表著作:《伤寒总病论》1100年著学术思想:寒毒说异气说广义伤寒病因——冬伤于寒毒即病者为伤寒,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至长夏发为湿病,于八节发为中风。强调体质、宿病、地域、季节对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四时温病为感受四时异气而发,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分青筋牵、赤脉拂、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朱肱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宋代,浙江吴兴人著作:《南阳活人书》又名《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伤寒类证活人书》学术思想:重视经络作用提出六经本质辨病与辨证结合脉证和参辨阴阳表里重视经络作用:“治伤寒须先识经

6、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提出三阴三阳本质:三阴三阳即足六经,并用足六经的循行部位、生理特点解释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科学认识病证关系:“因名识病,因病识证”,首倡辨病辨证相结合。强调脉证和参:脉证和参辨阴阳表里,以方汇证,颇切实用。成无己成无己,宋金聊摄人(1063-1156)著作:《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学术思想:注解《伤寒论》之创始以经注论,以论证经辨证明理,鉴别异同详析方剂,阐述入微1.以经释论,以论证经2.辨证明理,鉴别异同⑴发热鉴别⑵战栗鉴别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有时间规律定时

7、而发)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先寒战,后发热)发热无时而发(没有时间规律)翕翕发热“谓若合羽所复,明其热在外也”热在表,病势轻蒸蒸发热“谓若熏蒸之热,明其热在内也”热在里,病势重症状病位病势病机预后战身为之战摇病发于外重轻正虚不甚可望战汗而解正胜邪退振轻栗心战身不战病发于内甚正气虚甚难望战汗退邪邪胜预后不良许叔微许叔微,字知可,真州白沙(江苏仪征)人北宋人(1080-1154)著作:《许氏伤寒论著三种》学术思想:论治伤寒重视表里虚实因虚受邪,留而成实伤寒应以真气为主对脾肾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治疗经验一.论伤寒重视

8、表里虚实——辨证纲领“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表实——麻黄汤;表虚——桂枝汤里实——承气类;里虚——四逆、理中类二.因虚受邪,留而成实1.发病为正虚,但邪气属实——主张先去邪后议补2.年老体弱,正虚邪盛——去邪为先三.伤寒应以真气为主1.真气完固,身常无病;即使受邪,也易用药。“真气完壮者易医,真气虚损者难治”。2.“盖病人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