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61818
大小:6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3
《各家学说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家学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符号填在选题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0分)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提出者是:()A张介宾B朱震亨C薛己D李中梓E钱乙2、“补中益气汤”是哪位医家的代表方:()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薛己E张介宾3、提出“医学衷中参西”的医家是:()A朱沛文B张锡纯C唐宗海D恽铁樵E陆渊雷4、提出“脾气下流,阴火上乘”的医家是:()A薛己B李杲C张介宾D赵献可E张元素5、提出医生对待工作应“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医家是:(
2、)A钱乙B张元素C孙思邈D陈自明E徐大椿6.许叔微认为,仲景《伤寒论》辨证的关键在于辨清()A寒热虚实B表里虚实C气血虚实D内外虚实E阴阳虚实 7.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制定的药类法象的内容()A燥降收B火浮长C风升生D寒沉藏E湿化成8.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的医家是()A朱丹溪B王履C戴思恭D王纶E李中梓9.认为中风由“内虚暗风”所致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朱彦修D叶桂E缪希壅10.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侵入人体后,邪伏的部位是()A肺卫B膜原C经络D营卫E三焦二、多
3、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答案,并将答案的符号填在选题后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1.钱乙从小儿生理病理出发,强调小儿用药()A.不可妄攻误下B.不可用柔润之药C.不可滥用寒药温药D.不可妄用补法E.不可妄用汗法2.严用和所论的五秘是()A风秘B冷秘C气秘D热秘E湿秘3.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4张从正认为目疾刺血,宜何经()A太阳B少阳C阳明D太阴E厥阴5.喻昌治单腹胀的方法有()A培养B招纳C解散D攻补消兼施E悍毒峻攻三
4、、各词解释(10分,每个2分)除湿热烦热之圣药真阴之用金元四大家三本二统反兼化四、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血证论》作者为。2、对伤寒论的研究最早应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方法的医家是。3、吴师机治中焦郁积的膏药是___________。4.叶天士的通络之法,除选用活血药物配伍之外,又配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品,以___________,或配伍_____________药物,以_____________。5.王清任治癫狂的代表方剂是-----------。
5、五、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各题。共30分,每题5分)1、伤寒学派内部明清三大派包括哪几个派别?其学术主张各如何?2、简述叶桂的胃阴学说。3、简述张从正“邪气致病说”。4、简述吴有性的“戾气”病因说。5、简述缪希壅“治吐血三要法”的内容。6.简述朱丹溪相火论的内容六、论述题(请详细论述下列各题。共30分,每题10分)1、试比较李杲与朱丹溪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2、详述李中梓治疗泄泻九法。3、你是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的?对中医未来发展有什么想法?各家学说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
6、C3.B4.B5.C6.B7.B8.A9.E10.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CDE2.ABCDE3.ABC4.AC5.ABCD三、各词解释(每题2分)除湿热烦热之圣药:指黄芪、人参、甘草三味药。真阴之用:指命门的功用。命门水火为十二脏之化源。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张从正、李杲、朱丹溪三本二统:绮石治虚劳,注重肺脾肾三脏,称为“治虚三本”,三本之中,尤重肺脾二脏,阴虚者统之于肺,阳虚者统之于脾,成为二统。反兼化:指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反见胜己之化,即会向相反的,能战胜自己的方向转化。四、填空
7、题(共10分,每空1分)1.唐宗海2.孙思邈3.金仙膏4.辛散温通香窜宣通气机虫蚁之类搜剔络中之邪5.癫狂梦醒汤五、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1、伤寒学派内部明清三大派包括哪几个派别?其学术主张各如何?明清三大派包括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和辨证论治派(2分)明清三大派包括主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颠倒错乱殊甚,必须重修考订,于是采取整移删削的方法,大加改定。(1分)维护旧论派尊王赞成,认为王叔和的编次,仍为长沙之旧,不必改弦更张;成无己的注释,引经析义,实为诸家所不胜。(1分)辨证论治派认为,不必追究何为
8、仲景,何为叔和,只要临床有效即可。(1分)2、简述叶桂的胃阴学说。叶桂认为,脾胃应当分论,胃属阳土,脾属阴土,(1分)脾喜刚燥,胃喜柔润,(1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1分)若见阳盛之体,胃内燥热,或病后肺胃津亏者,叶氏主张用降胃之法,强调不宜苦降或苦寒下夺,而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以养胃阴,使津液来复,通降自成。(2分)3、简述张从正的“邪气致病说”。邪气致病的观点:认为人体之所以发病是由于邪气侵犯的结果。(2分)三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