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球游戏反思.doc

摸球游戏反思.doc

ID:5591935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4

摸球游戏反思.doc_第1页
摸球游戏反思.doc_第2页
摸球游戏反思.doc_第3页
摸球游戏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摸球游戏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摸球游戏》教学反思《摸球游戏》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感知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认识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可能性的理解,并掌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探究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连续试教了两次,其间经历了许多观念激烈的碰撞,教学设计更是一波三折地改动。如果要概括自己对两次教学的体会,我想第一次是形式主义,非常热闹,第二次是简约而不简单,扎实而不机械。一、用好教材,合理剪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

2、况,对教材进行剪裁和取舍,从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苏教版在“可能性”这一单元的编排中,学生摸球实验的对象是“3黄3绿,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这样的编排,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必须动手操作,而且每人摸球的次数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展现了概率问题的持续可研究性;北师大版本的教材的实验对象是“9白1黄”,这样“压倒式”的放球比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黄球”的结论,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显得漫不经心,胜券在握的样子,第一次上课时有5个小组各摸球20次,但一次黄球也没摸到,部分学生就误以为可能性小就等于不会发生。

3、为增加不确定性,我考虑了“5黄5白”及“6黄4白”,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情况下,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等或相差无几,也背离了教材编排的初衷,很容易出现理论与现实不相符合的结论,经再三考虑,我选择了“7白3黄”的放球比例,既体现了“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的思想,又使学生感受到黄球虽少,但只要它存在,就一定会被摸到,与实验的次数有关系。二、热闹≠有效原教案中有些环节看似热闹,实则是效。如:第一个环节,学生摸球,老师不用看就知道球是什么颜色,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二年级时学生已经经历过类似的环节,所以我决定“拿下”,改成开门见山地问:我的袋

4、子里有7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是什么颜色的?从而很快复习了“一定”、“不可能”、“可能”,唤起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三、在传承中创新为了使学生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系,不少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都在7黄3白的基础上不断减少白球个数增加黄球个数,旨在使学生明白:黄球的个数越来越少,所以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我也设计了这个环节,为了与同类教学设计相比能更好地反映这一规律,我特意设计了条形统计图来显示可能性大小的变化,将抽象的可能性转化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形式,为学生理解与比较可能性的大小变化创造条件。四、SMART白板的使用为课堂注入活力在“

5、转盘”这一环节中,由于自己做的转盘不灵敏,转了很多次都停在一等奖这个区域内,不具有代表性,所以第一次上课时我就舍弃了这一环节,而白板中的转盘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我的想法,既容易操作,又直观形象,其中正好有一次停留在一等奖区域,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虽然得到一等奖的可能性较小,但这并不等同于一定不会发生,概率问题的复杂性慢慢地在学生面前显山露水了。随机点名的功能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点名回答,该让谁回答老师心里是有底的,此功能的运用打破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很清楚自己有可能会被点名,但具体是哪一次又不确定,心里非常希望能点到自己,所以每位同学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6、同时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点到每位同学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但一次只有一位同学让“可能”变成了“现实”。五、我对可能性的一点思考张齐华说:概率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确实,本课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但是如果用这个知识来预言结果的话,往往会出现错误,比如:有人认为概率很大就等同于一定会发生,概率很小就等同于一定不会发生,50‰概率就等同于“不知道”或“不能决定”,当天气预报说80‰的降水概率,人们就认为一定会下雨了,但实际生活有时却发生与之相反的情况。上这节课之前,我也用7黄3白来做摸球游戏,10次中竟然有7次摸出了白球,而这是在我每次

7、摸之前都认真摇过袋子里的球的前提下,如何解释?实际上这很好理解,只要袋子里有白球,摸10次全是白球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可能性小,并不代表不发生。磨课的过程虽然辛苦却痛并快乐着,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教师反反复复锤炼这一节课,就是为了在反复实践中感悟,通过反思和积累,增强可持续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