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69558
大小:8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6-11
《南戏的起源和特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戏是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曲戏文等名称。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富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对应于北杂剧,也称为“南戏”,是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南戏起源于宋代。是她最早
2、确立了由演员分行当(生、旦、净、末、丑、外、贴)扮演角色演述故事这一戏剧的本体地位;是她最早确立了虚拟写意的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是她最早创立了分场次,演员装扮,运用唱、念、做、舞表演的程式化的演出格局。南戏倡导“欢乐”精神,讲究场面冷热相济,为后世戏剧“无仇不成戏”提供了最先范例,是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今人搜集的宋元南戏剧目238种,但传存全本的只有十几种。早期的南戏作品有《赵贞女》和《王魁》两种,徐渭称之为“戏文之首”,但均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真正代表
3、南戏水平的是《琵琶记》和“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南戏的起源明人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明人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目前一般多主南戏出于南渡之际一说。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则将祝说和徐说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折中的观点,这就是: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出现了南戏的前身,宋光宗朝使南戏趋于
4、成熟。与此同时,钱南扬在他的《戏文概论》一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南戏在宋光宗朝已有《王魁》这样成熟的戏文出现,并已从村坊小戏进入城市,流传到赵闳夫当时可能做官榜禁的杭州,那么南戏的真正产生,当还在宣和之前。有关早期南戏的资料,由于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以致我们目前基本上只能根据祝说和徐说来推断南戏的大致产生年代。而根据他们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判断,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南戏起源于公元12世纪,大约是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起源于南北宋之交时期南戏起源于浙江温州宋元时代由温州人编演的大量南戏剧作,剧作除《赵贞女》、《王魁》外,尚有九山书
5、会编写的《张协状元》,温州书会编演的《祖杰》,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先编写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永嘉书会才人编写的《刘知远白兔记》,高则诚编写的《蔡伯喈琵琶记》、《闵子骞单衣记》等。大量剧作的出现不难想象当时南戏在温州的演出之盛。温州及其附近的东南沿海一带,早在北宋时期就已是经济活跃的地区,南渡之后,人口激增,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温州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普及程度也很高。由于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达,温州的市民文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温州也有专门演出这些伎艺的场所“瓦子巷”。当时在瓦子中演出的宋杂剧与说话等伎艺深受观众的喜爱。特别
6、值得一提的是说唱艺术的高度发达,这显然对南戏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南戏的特点南戏的剧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的南戏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如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张协状元》有五十三出,而《宦门子弟错立身》只有十四出。这种设计可以展现更加复杂、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有利于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剧本南戏的第一出为副末开场,即在正戏开演之前,先由副末上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剧情大意,并同后台将出场的脚色互相问答,以引出正戏。一般念诵两首词,第
7、一首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首叙述剧情。在第一出之前,照例有四句七言诗,概述和介绍剧情大意,这四句七言诗便是题目。题目与正戏演出无关,它是写在招子上,作广告用的。《琵琶记》: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真女全忠全孝蔡伯喈《宦门子弟错立身》:冲州撞府妆旦色走南投北俏郎君戾家行院学踏爨宦门子弟错立身“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明·徐渭《南词叙录》)音乐南戏曲调多取自里巷歌谣,在宫调、韵律方面无严格规定,一出中可用不同宫调的数套曲,也可换韵。曲牌的运用也比较随便,可根据
8、剧情需要,灵活自由地掌握,不像北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固定结构。自从北杂剧流传到南方之后,南戏开始运用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这种方式丰富了南戏音乐的表现能力。如《小孙屠》第九出:[北曲新水令]——[南曲风入松]——[北曲折桂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