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17443
大小:86.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08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语文课:还给学生真正的磨刀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课:还给学生真正的磨刀石语文所占课时之多是有目共睹的。可学生为什么不能“十年磨一剑”——学不好语言表达呢?试看我们的语文课堂:[症状一]为了与文本“对话”,教师的问题地毯式轰炸(有时也会用小组讨论点缀点缀)。精细的分析,繁琐的问答统治了课堂。学生被牵着鼻子疲于奔命。[症状二]为了丰富积累,教师选择课文章节让学生背诵。然而,仅止于会背诵能默写,学生沦为语言材料的容器。[症状三]为了夯实“基础”,学生被迫陷入字、词、句的各种琐碎的练习,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不难看出,在
2、这些课堂上,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语言进行感悟与吸收,模仿与运用的实践机会实在寥寥。语文学习或窄化成理解性阅读,或异化为琐碎的练习,或简化为机械的记忆。最终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投入与产出比上大打折扣,提升语文素养也要打一个问号。《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对于“运用祖国语言”,习惯上,我们往往偏重于字、词的迁移,却严重疏忽范文的句、段、篇。这与人们的朴素经验不无关系,有人认为“理解了”“积累了”就会“运用了”。但分析学生个体语言形成的心理
3、过程,就会发现,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运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就是说,学生理解了并且已经积累的语言,只是为他以后的运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并不等于就会自然运用。有关研究证明,从理解层面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层面的"积极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高很陡的台阶。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这一跨越?诚如学声乐,歌手在反复历练中,才能掌握发声、换气、吐字等"关门过节",进而趋于圆领学生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