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

ID:55815601

大小:5.9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08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_第1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_第2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_第3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_第4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急诊室金丽娜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急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也是休克最常见类型。创伤所致死亡中1/3是由急性失血性休克引起我国每年发生创伤患者约350万[2]创伤失血性休克定义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有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1]。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扩容策略观点和意见尚未统一[5]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如何选择不同性质液体扩容观点和意见尚未统一一、液体复苏的两种观点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

2、苏(低血压性液体复苏)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定义[8]以最快的速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是休克液体复苏传统的方法及临床措施。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杨锦平等[9]主张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后1h内,迅速补充1000mL~2000mL平衡液,然后输血及补充胶体(血浆、羟乙基淀粉液)。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缺点:1.早期大量输液可以使凝血因子稀释,破坏已经形成的血栓,从而加重出血[10]2.造成液体超负荷,面部、四肢、躯干、内脏器官水肿,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限制性液体复苏(低血压性液体复

3、苏)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直至彻底止血[11]。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的优点减少出血量,避免过多、过快输液导致的内环境紊乱、心功能急性衰竭、各种形式的肺水肿、出凝血平衡失常等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郑伟华等⒁两种液体复苏 效果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到什么程度方国美[17]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SBP、MAP分别为9.31kPa和6.65kpa。血压回升到70mmHg左右,以防大量输液使血压升高,反而加重出血[10,11]。2009美国创伤

4、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推荐[12]应用小容量复苏避免使用固定剂量或持续给液活动性出血或渗血处置后给予液体复苏二、复苏液体的选择等渗晶体溶液?胶体溶液?高渗溶液高渗高胶溶液等渗晶体的优点晶体液低廉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达峰)能更好保护肾功能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血管之间重分布等渗晶体的缺点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组织水肿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增加血管外肺水肿毛细血管灌注不良降低组织氧合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COP)胶体溶液胶体溶液主要包括白蛋白和人工合成胶体

5、(羟乙基淀粉溶液)扩容效能强扩容时间持久所需液体量少组织水肿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凝血障碍高渗高胶溶液小容量复苏:高渗高胶溶液(7.2%NaCl+6%HES200/0.5,商品名:贺苏)同时兼容了高渗盐水溶液与等渗晶体溶液的优点更快速、更强效、更长久的复苏效果改善微循环、调节休克复苏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容量小、便于携带美国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2009)没有足够数据支持哪一种液体复苏效果更好。但推荐小容量复苏(250ml)7.5%高渗盐水小容量复苏双重作用机制:7.2%NaCl高渗溶液——提高晶体渗透压,通过内源性液体转移,促进组织间液及细

6、胞液进入血管内6%HES200/0.5——通过维持胶体渗透压,可延长液体在血管内的维持时间。对于现场救治时限制性复苏或充分复苏的选择,应综合判断。颅脑损伤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限制性复苏[15]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可采用限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出血控制后进行积极容量复苏。液体复苏的原则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液体类型、用量及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晶、胶并用,各尽其能因人而宜,灵活应用急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简要流程急性失血性休克可控性出血不可控性出血SBP目标值为>90mm

7、hgSBP目标值为>70-90mmhg小容量复苏: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250ml小容量复苏: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静滴直到SBP>70mmHg)序贯控制出血后序贯充分容量复苏:晶体+等渗胶体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参考文献1史爱珍,姜梅,王芝.刨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口].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02~303.2杜晓冬,余海放,王玲.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37—838.3张英泽.创伤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中华创伤杂

8、志,2004,20(12):705—706.4高劲谋.创伤急救与治疗模式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2):707~708.5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