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08213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6
《【推荐文档】体会反思-可编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心得体会枣园镇中心小学刘凤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关键是看教育者的素质。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又向广大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乐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至美重要。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问难,才能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自己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一、兴趣导入,激发探求
2、新知的强烈愿望一节好课,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二、重视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发扬民主,重视小组讨论的成果。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在教学中,如有较难解决的问题,我都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各小组都有一名成绩较好有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他能够组织本组成员讨论、研究上报本组的意见,还能
3、帮助本组的学困生学会新知识,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组长了如指掌,便于把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有利于教师采取更合理的手段组织教学。小组讨论的成果,既意味着小组智慧的结晶,也展示了每个学生自我能力发挥到高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主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启发、引导、点拨,使学生达到在创新中求知,逐渐培养创新意识进而形成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本学期我通过三年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
4、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教者在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二、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
5、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三、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
6、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甄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四、尝试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自由探索,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和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和体验数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它通常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而展开,这需要培养学生
7、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猜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在本堂课的安排中首先从准备题引出课题“移多补少”,然后出示例题,围绕着第一小组应该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的图书才会同样多?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操作,说理,解答,并且归纳得出数量关系式。通过“猜测——实践操作(摆小棒)——小组交流探究——算式解答——小结归纳”,最后得出移动数和相差数的关系为移动数等于相差数除以2。在此基础上出示试一试的题目,通过组内交流,并请多位学生
8、反复讲述算式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移多补少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