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doc

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doc

ID:55694587

大小:4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5

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肺燥咳嗽;桑枇饮;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识码:R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37-01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肺系疾病,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其中肺燥引起的咳嗽尤为常见,笔者认为肺燥咳嗽不单是外感燥热引起,阴虚内热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共同致病,在临床辨证治疗过程中,自拟桑枇饮加减治疗肺燥咳嗽8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18-30岁

2、58例,31〜50岁24例,51〜70岁6例;发病时间1〜3d60例,4〜10d20例,lid以上8例。以上病例均排出慢性肺系疾病所导致的咳嗽。1,2诊断标准⑴急性起病(1〜14d以内)。⑵咳嗽、咽干、咽痒或咽痛、痰少、不易咯出,鼻腔干燥,自觉呼出气灼热,口干欲饮,大便干燥,心烦不寐,或咳嗽夜间较重。(3)体检:不发热,或发热T<38.5°C,咽部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双肺呼吸音粗糙。(4)舌质红,苔薄黄或少津,脉浮数或弦细数。(5)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巳细胞正常或

3、相对增多。2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桑枇饮治疗,组成:桑叶15g,枇杷叶15g,太子参10g,射干15g,牛旁子10g,玄参20g,浙贝母15g,瓜萎壳10g,天花粉10g,陈皮10g,桔梗6g,茯苓10g,杏仁10g(冲),苏梗10g,炒枳壳10g,神曲15g,夜交藤30g,灵芝10g,具清肺化痰、养阴润燥、止咳的功效。咽痛较重加马勃10g(包煎),板蓝根10g,蒲公英30g;口干明显、大便干燥加生地20g,麦冬20g,胡麻仁15g;心烦不寐或咳嗽夜间较重,加柏子仁15g(冲),炙远志10g,炒酸枣仁20g,

4、合欢皮15g;月经期感冒咳嗽加生地10g,当归6g,赤芍10g,川芍10g;舌尖红加生地15g,淡竹叶6g,通草10g;舌质红,无苔少津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上诸药,先用冷水浸泡30min,然后加热煎煮25min,取汁200mL内服,每剂药煎3次,分早、中、晚3次内服;重症病例LI服2剂。所观察病例均采用单纯中医治疗,不加用其他西药。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咳嗽在2周以上未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3

5、,2治疗结果治愈77例,好转8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6.6%。4典型病例吴某,女,38岁,于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2天前吃烧烤后,感发热,咽痛、咽干,咳嗽、痰少、夜间较重,痰不易咯出,鼻腔干燥,大便干燥,自服青霉素V钾、急支糖浆无效而来就诊。杏体:T38.3°C,P9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o急性病容,神志清楚,杏体合作。全身表浅淋巳结无肿大。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

6、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牌不肿大,肠鸣音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常规:WBC5.8X109/L,N74%,L26%。中医辨证为肺燥咳嗽,治宜清肺化痰、养阴润燥止咳,方用桑枇饮治疗:桑叶15g,枇杷叶15g,射干15g,牛宜子10g,玄参20g,浙贝母15g,瓜萎壳10g,天花粉10g,陈皮10g,桔梗6g,茯苓10g,神曲15g,杏仁10g(冲),苏梗10g,炒枳壳10g,蒲公英30g,夜交藤30g,灵芝10g,柏子仁15g。水煎内服,

7、1口1剂,共服5剂后诸症消失而痊愈。5讨论肺燥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由外感燥热和机体内部阴虚所引起。外感燥热与全球气候变暖、干燥少雨有关;机体阴虚与现代人熬夜、睡眠不足、过食烟酒、过食辛魏香燥、经常吃烧烤、吃膨化食品、吃方便面等密切相关。临床上治疗肺燥咳嗽,用药不能单一,既要注意清热,又要注意养阴,二者结合,清热不伤阴,养阴不留邪,标本兼治。桑枇饮中,桑叶、枇杷叶、射干、牛葬子、浙贝母清热化痰;杏仁、瓜篓壳、苏梗、桔梗、茯苓、枳壳宽中下气、降逆止咳;玄参、天花粉、生地滋阴润燥、育阴清热;夜交藤、

8、灵芝镇静安神止咳。《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可见肺与大肠、胃等脏腑密切相关,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生地、玄参、瓜萎壳相配,润肠通腑而降肺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陈皮、神曲健脾消食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润肺养阴、镇静安神之功。临床上患者的病证不可能如此单纯,多有兼症,如热邪偏盛,可加蒲公英、马勃、板蓝根等清热之品,或加重桑叶、枇杷叶剂量;妇女月经期感冒者,加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