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723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作者: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2例予中药汤剂加减止嗽散口服,对照组66例予先锋Ⅳ、酮替芬片、急支糖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62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内服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明显优于对照组。【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止嗽散/
2、治疗应用;宣肺;利水渗湿 外感咳嗽是感冒早期首先单独出现或伴随其他感冒症候群出现常见症状[1]。止嗽散出自程氏《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利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9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来源于本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男68例,女24例;年龄15-35岁65例,36-65岁27例;病程1-15d,平均4d。对照组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龄14-35岁4
3、8例,36-65岁18例;病程为1-15d,平均4.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外感咳嗽标准拟定。①感冒经治疗后,发热等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以咽痒、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症状超过1周;②首发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部不适;③咳嗽以遇冷、热、烟、尘、异味、空调等环境为甚;④体检咽部可或无充血,滤泡增生形成,咽侧索充血肿大;⑤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正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2治疗方法2.1治疗组自拟加减止嗽散口服
4、治疗。基本方:紫菀15g,荆芥15g,瓜蒌皮15g,葶苈子15g,百部10g,白前根20g,芫花3g(先煎),陈皮8g,大枣10g。风寒咳嗽加麻黄、桂枝,风热咳嗽加金银花、连翘。将芫花和其他药分别用水450mL,浸泡30-40min,芫花先用文火煎沸15min后加入其他中药一同用武火煎沸15min,分2-3次餐后1h服用,每次100-150mL,每日1剂,3d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2.2对照组口服先锋Ⅳ,每次0.5g,每日3次;酮替芬,每次1mg,每日2次;急支糖浆(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每次10-15
5、mL,每日3次,3d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两组服药期间,注意避风寒,忌辛辣、腥、异味等。2.3观察项目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咽部不适,咽部体征变化等指标评定疗效,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咳嗽、咽部不适消失,咽部体征消失,检查均正常。好转:经治疗后咳嗽、咽部不适和咽部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咳嗽、咽部不适和咽部体征无变化。3.2治疗结果治疗组92例,治愈62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6
6、6例,治愈24例,好转2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9.7%。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3.7206,P<0.01),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讨论外感咳嗽属于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喉源性咳嗽范畴。《河间六书》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张景岳指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显然,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是导致外感咳嗽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风寒、风热、风燥为多见,三者之中又以前两者最常见。在临床中,常见风寒、风热外邪已解,而咳嗽依然如故,可见除风寒风热六淫外邪之外,痰的存在就
7、是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关于痰的形成原理,在中医学看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于痰的聚积位置,一般来说有3种情况,一是聚积在鼻咽部,二是聚积在肺内,三是鼻咽部和肺皆有。肺气壅塞的根本原因就是痰湿的聚集。 对于外感咳嗽的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教材中针对风寒袭肺和风热袭肺提出了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和疏散风热、宣肺化痰的治疗方法。治痰对外感咳嗽的治疗十分重要。医生们也使用了种种不同治痰的方法,不过临床疗效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原因有两点:一是治痰的策略不当,一般常用的是见痰治痰,普遍选用的是宣肺化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的方法,因没有恰当
8、地辨证施治,其临床疗效往往欠佳。根据上面分析,我们认为外感咳嗽的痰有3种聚积方式,治疗上应分别对待。对痰聚集鼻咽部的,应在宣肺化痰基础上,辅以疏风通窍的方法;对于痰聚集在肺内的,就在燥湿化痰或清热化痰的基础上,辅以宣泄肺气,利水下行的方法;对于“痰”聚集在鼻咽部和肺内两处者,则酌情组合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其中疏风通窍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