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92258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5
《积累错题培养数学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累错题培养数学思维【摘要】错误是最有价值的数学资源。在实践中发现错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迁移中纠正错误,让学生活学活用;在比较中碰撞观点,让学生正本清源,才能凸显思维的深刻,发挥错题的最大价值。【关键词】错题实践数学活动是一种包含有猜测、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错题,是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关注错题资源,让学生直面错误、捕捉错误,在剖析错误,反思错误、解决错误的过程中经历问题思考,推理比较,经验碰撞,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度拓展。1.直面错误以错为镜。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曾有感而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
2、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气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往往以传授正确的思路和解法为已任,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常常奥恼、纠结、抱怨,或把问题归结为讲课中预设得不够完美;或认为学生思考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或把责任推到不良的学习习惯,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忽视了学习错误的价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学生也必然以“畏惧”的心态对待错题,或羞愧难当,面红耳赤;或把订正错题当成一种被迫的任务;或掩饰错误,让错题成为一个匆匆过客。2.洞察错误对症下药。小学生因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受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限制,表现为记忆、识别、信息加工和想象等能力的不平衡,容易对数学的本质属
3、性理解不深,对新出现的知识产生思维障碍,而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态二教学中,教师要洞察错误的根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2.1在实践中发现。【病态描述】模糊判断:篮球是圆形,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师:生活中的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圆?生1:钟的表面是圆形。生2:茶杯的杯底是圆形。生3:篮球也是圆形的。师:篮球是圆形吗?(教师追问)此时,班中同学有的犹豫不决,有的摇摇头但说不出理由,还有的观察老师的脸部表情试图寻求答案。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生4:我也认为篮球是圆形的。因为,我们在头脑中把篮球无限放大,放大,像月球那么大,挂在天空,我们看过去就是圆
4、形的。(无语)老师顺手拿起篮球放在投影仪下,不停地转动篮球,学生看到屏幕中投影出来的篮球,不管怎么转始终是一个圆。接着,老师又拿出一个球体模型,中间切开,让孩子们摸一摸,哪一而是圆的,哪一面是弯曲的。此时,孩子们体会到,切开的那个曲是圆的,球的表-面是弯的。师:我们在屏幕中看到的篮球就是这个切面。现在你知道篮球的哪一部分是圆形?生:(齐声说)篮球的切面是圆形。【诊断报告】雾里看花。数学源于生活,乂高于生活。许多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源头,但在洞彻数学与生活的联结点时,由于学生缺少应有的现实环境,容易片面理解,雾里看花,似是而非。【对症下药】让学生学动手“
5、做”的数学。在这个片断中,老师没有纠结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没有评价观点的对与错,也没有轻易肯定学生的结论。而是创设了投影篮球和切开球体模型两个生活环境,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从视觉和触觉的感官上引导学生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孩子们自然地发现了“篮球的切面是圆形”。2.2在比较中碰撞。【病态描述】定势干扰:两个颜色相同与不同的球在六年级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的探究中,老师详尽地指导学生理解下题:(1)一个口袋里装着5个红球和5个篮球、5个黄球,这15个球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请问至少要从口袋里取出几个球才能保证其
6、中有两个球颜色相同?师:要保证其中有两个球颜色相同,就是把什么看成抽屉?生:把三种不同的颜色看成三个抽屉。生: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先拿出来3个球,每个球颜色都不相同,只有到第四个时,才会曲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小结归纳:3X1+1=4(个)老师又特意强调了,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后面要加17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老师又把问题改为:请问至少要从口袋里取出几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三个球颜色相同?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再列式计算。学生很快地就想到了3X2+1二7(个)如果有四个球颜色相同呢?这时学生基本上不用画图,脱口而出3X3+1二10(个)。看到学生这么顺利地掌握了知识,
7、我窃窃自喜了一阵。没想到,在第二天批改的家庭作业中,一道与之相似的题目,就让班级全军覆没。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口袋里装着5个红球和5个篮球、5个黄球,这15个球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请问至少要从口袋中取出几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两个球颜色不同?所有同学清一色的答案:3X1+1二4(个),当我把作业本发下去的时候,竟还有同学拿着本子上来问我:“老师,这题不是对的吗?昨天你不是这样讲的嘛!”【诊断报告】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的我,心情是沉重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一些看似扎实的、成功的环节,却是在反复的重复中加深了学生记忆的痕迹、定势的轨迹,加速了机械掌握、死搬硬套的进程
8、从而,忽略了根据具体情景进行转化的方法,弱化了利用已有知识活学活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