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

ID:55678310

大小:551.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4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_第1页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_第2页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_第3页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_第4页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音乐(季:N)2014年第1期。赖登明CHINESEMUSIC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摘要:闽台丰富多彩的傀儡偶的生成、传播与变异,有明显的地缘性和血缘性。闽西客家地区的傀儡戏属提线木偶戏,其操纵技术与表演形式,相当成熟,是福建具有代表性的傀儡戏艺术之一明末清初,傀儡戏随福建移民渡海来台。台湾北部、东北部地区傀儡戏的文献古籍、演出仪式、唱腔乐器、戏神崇拜与木偶造型属闽西木偶系统,具有浓厚的驱邪祭典功能。本文旨在探讨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挖掘闽台客家傀儡戏的艺术特征,揭示闽台客家音乐文化因缘,加深两岸同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

2、同感,促进两岸傀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词:闽台客家;傀儡戏;渊源与流变;艺术特征:现状传承中图分类号:J607;6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23(2014)01-0083-05傀儡戏,也叫木偶戏,可追溯的年代与“俑”有着直接而年(843年)闽县(福州)人进士林滋作《木人赋》谓:“其时傀儡深远的关系。东汉郑玄《礼记注》说:“俑,即偶之假借字。”古‘贯彼五行,超诸百戏”’。赋中所述虽是籍周穆王与偃师造时,俑、傀儡、木偶,实为三名一物。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傀儡之典故借题发挥,但所述之“木人”乃林滋于社会生活中隶陶俑,

3、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观察提线傀儡表演所做出的极其细微生动的描绘。因其常而周穆王的工匠偃师带木偶前来献艺,则是关于木偶的最早与祭祀仪式一起展演,被观众认为具有驱邪保吉本领,所以的记载。以此推断,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出现木偶戏老百姓更习惯于将傀儡戏推为“百戏之首”。据《漳州府志》的表演。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在绍熙元年至三年(1l90-1192年)任《旧唐书·音乐志》及杜佑《通典》均认为傀儡戏起于丧家漳州郡守期间,对此曾下过一道《郡守朱子谕》,其中第十条乐,迄汉末始用之于嘉会。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规定

4、:“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财物,装弄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已较前朝又有了很大进傀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的门生陈淳在漳州请禁步。1980年,山东省莱西县岱野遗址出土的一批西汉墓穴文“乞冬”戏,记载当时戏头“逐家聚敛钱物,豢优人作戏,或弄物,是目前中国傀儡偶与悬丝傀儡之最早证据。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据傀儡戏源于古代葬礼中用以殉葬的“俑”,滥觞于汉代的此可知,当时漳州傀儡戏之盛,也为宋代之福建盛行傀儡戏“丧家乐”,兴于唐代的“郭郎戏”,盛行于宋代的京瓦妓艺记提供了

5、理论根据。民间社戏。明清以降,傀儡戏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福建傀儡戏自唐、五代发展,至明、清盛行于民间,几乎所有的民间剧团都尊傀儡戏为师。客家地区旧俗,凡遇人戏一、福建客家傀儡戏的渊源与艺术特征班、木偶戏班在同一场地演出,别的戏班都要到木偶戏台上傀儡戏何时传人福建,尚未见文献记载。唐武宗会昌三“拜木偶老爷”。每晚演出时,一定要等木偶戏先开演。木偶收稿日期:2013-09-18作者简介:赖登明(1962一),男,文学硕士,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B172

6、。·83·中国音乐(季刊)2014年第1期戏没有开场其他戏不敢响锣,木偶班未歇锣别的戏不敢先班”。然而,这种“三脚班”不一定只有三人,也可能是四人,收场。福建傀儡戏的历史悠久,其操纵技术与表演形式,均其中还有可能增加一个打碗锣兼帮腔的徒弟。相当成熟,并有闽南、闽西及莆田等三大流派。闽西客家地闽西客家傀儡戏唱腔有“九调十三腔”之称,曲牌有“长区的傀儡戏属提线木偶戏,是福建具有代表性的傀儡戏艺行板”、“饶平调”、“过山调”等18种,演唱为“徒歌与帮腔”的术之一。古老演唱形式。一人演唱,二人帮腔。帮腔使用真假交替,1.闽西客家傀儡戏的源流

7、用假噪变高八度来唱,旋律“字多腔少,一泄而尽”,“句调长相传,闽西客家傀儡戏始于明朝初年。当时,福建省上杭短,声音高下,可随心入腔”,保留了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向砂乡塘丰村人李法佐、李法佑兄弟和樟坑人赖法魁、温法明喧”的直率奔放、引吭高歌的风格。早期演出剧目多为连台等4人,寓居杭州时,在傀儡戏班中学艺,后带回十八尊木偶,本(传本),艺人根据故事情节提纲编词套曲,用客家方言演时称“十八罗汉”。从此,木偶戏首先在白砂乡扎根,后逐渐唱,通俗易懂。传到上杭县各乡村。清朝中叶,另一路傀儡戏从江西传人上清道光年间,乱弹流入闽西。花部乱弹以其俚

8、质通俗,杭黄潭。自此,上杭木偶戏形成两派:白砂派和黄潭派。广受一般民众之喜爱。闽西傀儡戏随之改用“乱弹”音乐,盛传入初期,闽西客家傀儡戏的行头、道具极简。戏台设行于民间。其音乐唱腔与现行的“闽西汉剧”基本相同,角色在露天场所或厅堂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