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

ID:55640766

大小:349.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2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_第1页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_第2页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_第3页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_第4页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3月扬州教育学院学报Mav.2014第32卷第1期JournalofYangzhouCollegeofEducationVo1.32,No.1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张靖宇(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从认知主义视角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进行分析,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主体对于“水”意象构建方式的共性。中西方在构建概念时往往以水的物理特性为认知的基点,通过象征、比喻、类比、同构性等对应关系激活系列百科全书知识,最终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射线型的“水”意象矩阵。利用概念整

2、合理论,文章还解释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水”意象的罪罚象征意义的产生机制。关键词:“水”意象;认知矩阵;概念域;概念整合;象征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36(2014)O1—0043—05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孕育于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水,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还是米索布达米亚平原由于它的形状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上的两河文明,又或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还是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文学作品中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罗马

3、文明,水对于人类文明“水”意象使用至多,不可记数,而对其描写的视角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湍流不息的逝也是千差万别。对此,学界少有系统性的概括。我水将原本陌生的诸多人类文明联系在了一起,相互们接下来试图通过认知主义的概念观对其加以梳影响、相互借鉴。在全球化浪潮下,以“水”为研究理,以明晰这千差万别中的共性与关联。对象的跨文化探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对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不断认识、理解客体的过“水”的概念构建中的共性,从而更好地为跨文化交程,是人类运用认知能力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际提供理论支持。从跨文化交际的

4、学科发展而言,程始于互动式的感知体验,后经意象图式化、范畴化前人学者从理论构建和交际实践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和概念化等系列心智运作,形成了认知模型。从本研究,成果颇丰。我们发现,基于认知主义观点,对质上说,它是认知主体在识解客体过程中所形成的同一或相近文化主题的比较性研究在学界还未引起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足够的关注。因此,本文试图以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式,由概念即其间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在认知的“水”意象为研究对象,以认知主义为理论支撑,学界,诸多学者对此展开深入讨论。Lakof基于体从概念矩阵和概念

5、整合角度,对水文化进行对比性验哲学与原型范畴理论提出了理想认知模型;研究,以期发现多元文化之间的在意象构建模式上Fauconnier提出了心智空间以表征可能情景中的概的共性。念,并以此为基础与Turner合作提出了概念融合理一论-5];Langacker则用认知域(domain)来表征概念、“水”意象的概念矩阵水,生命之源,历来为中西方文人学者们所钟和概念的结构形式。本文采用Langacker的理爱。他们将其概念化为文学意象,通过文学作品表论体系进行讨论,现将其观念做一个简要介绍。达自己对于水的无限情感。《管子.地水篇

6、》中讲Langacker指出,认知域是描写某一语义结构所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涉及的概念域,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直觉或概念,也收稿日期:2013—12—03作者简介:张靖宇(1981一),男,扬州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43·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这样一个概念系度较低。统具有复合性、层次性和在线性。所谓复合性是指流动性是水的一个主要属性,“流水”是中西文认知主体在对客体的识解的过程中会激活一系列相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论语·子罕》中互关联的认知域。这些认知域最终构成一个认知矩

7、写道:“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可阵。另一方面,基于特定的逻辑关联,如抽象——具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文字可考的较早对“水”意象体、整体——部分等,矩阵内的认知域会形成一个承的变动不居特性的描写了。其后,中国文人们创造继网络。网络中间的上下位节点通过对应关系相互性地激活了与之具有对应关联的概念,以丰富“水”连接。概念集合的构建伴随着识解过程而产生。高意象的内涵。如通过类比和象征关联,将之与“时光频地激活某一特定认知域会使其在认知主体的意识流逝”的概念形成关联。李煜在《浪淘沙》中写道:存储中得到固化,反之则淡化

8、甚至消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都是下面我们来讨论文学作品中“水”意象概念模“春去”的形象写照。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型的构建。在对客体“水”的体验过程中,认知主体中有这样的诗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以通过感官系统获得了关于“水”的系列感知经验,如“流水”比喻与友人别后的十年光阴。杜甫《哭长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