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

ID:55599227

大小:4.75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0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_第1页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_第2页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_第3页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_第4页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refreshingappreciationf亭隋唐墓志伪刻辨析碑刻墓志是传统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乾嘉以至民国形成研究热潮。碑帖刻石造假亦泛滥于清末民初与当今社会,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专附“祛伪”一卷“以谂来者”,叶昌炽《语石》卷十“摹本”“赝本”二条则对石刻作伪的情形进行了具体分析与类列。金石碑帖学家王壮弘在谈到碑帖伪刻及相关问题时说到:“原刻焚佚后再刻的谓之重刻,重刻有三:分别为依原迹重刻、依旧拓重刻及摹写重刻。原石尚在,以拓本再刻谓之翻刻,翻刻之因有三:一、古时名碑因路途遥远椎拓困难,为取用便易而以旧拓翻刻之;二、原刻损泐过多,以旧拓刻之;三、原石尚在,然

2、椎拓不便。或原石已佚,碑贾翻刻充作原拓、旧拓,鱼目混珠牟利者。伪刻有二:一、原石久佚,但见著录不知原刻是何面目,而以史传写刻者;二、毫无根据杜撰妄写者。”⋯广义的碑帖之属涵盖墓志,墓志除原刻之外也有重刻、翻刻及伪刻,但墓志中重刻、翻刻及伪刻的成因及作伪情形则与狭义的碑刻、法帖不尽一致。墓志翻刻的成因不似碑帖这般复杂,多为碑估受经济利益驱使,以翻刻冒充原刻牟利。翻刻墓志或勾描摹仿,或重写,志文内容虽没有大的篡改,但字神纹饰呆板,石花无自然风泐之形态,甚至于粗制滥造者连字句都会有错误。概言之,翻刻墓志历史文物性全无,艺术代表性大打折扣,但学术资料性还大体存在。墓志伪刻的成因与翻

3、刻墓志略同,但数量要比翻刻墓志少的多,如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藏有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出土北魏、隋、唐、五代、明、清墓志共计346方,其中翻刻墓志有40余方,伪刻则屈指可数。笔者近年来从事馆藏墓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接触到数口方隋唐墓志伪刻,现将这几方隋唐墓志伪刻略加辨析说明,并附以生红墓志拓片图版,以有助于丰富对墓志刻石作伪手段的感性认识。广一、隋王通麦孙贵墓志志石横断为两截,志文有缺损。首题“大将军昌乐公口司士行参军王通妻孙墓志”(图1)。志文第七行有“逾闲妇礼妙淑功”语,疑“功”前漏刻一“女”字,可断为“逾闲妇礼,妙淑女功”。志文第十二行“其月廿六日”中的“月”竟然刻成“目”字

4、,如此不免让人怀疑这方墓志有翻刻之嫌。遂以“大将军昌乐公”为关键词查检金石书籍,寻检出《大将军昌乐公府司士行参军张通妻陶墓志》。隋张通妻陶贵墓志系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两两安,《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等金石书籍多有记录,且均记原石久-31——/亮鉴/refreshingapprecia~ion佚。国家图书馆藏有初拓本。这方墓志的书法历来成了“孙”,“春秋五十有五”改为“春秋六十有评价极高,是临习隋楷的最佳范本之一,故后世翻刻八”,其余皆仿刻张通妻陶贵墓志内容。其手法低颇多,国家图书馆还藏有张通妻陶贵墓志翻刻本三种劣,甚至出现了错字、漏字情况。作伪者用化学方法o将志石做旧,并故意断

5、成两截以蒙蔽世人。另王壮弘王通妻孙贵墓志正是以张通妻陶贵墓志为蓝本《增补校碑随笔》一书录有伪刻《大将军昌乐公府司的伪刻之作。作伪者仅将张通妻陶贵墓志中的姓氏等士行参军张通妻李氏墓志》,说明早在民国甚至清字样进行了改动,即“张”换成了“王”,“陶”刻末就有作伪者以张通妻陶贵墓志为蓝本妄刻志石。▲图1隋王通妻孙责墓志-32-/refreshingappreciation/亮鉴行台置于洛阳,以秦王李世民为尚书令,地位在其余行台之上。武德九年(626年),诸道行台并废,陕东道废除届,其地设置河南道。志文第七行至第八行有“运遭随季,起家宣惠。皇朝勃焉,辟为屯主”之语,“随”为“隋”之

6、别体字,“隋季”即隋朝末年。“皇朝勃焉,辟为屯主”中的“皇朝”当为李渊父子所建之李唐王朝,“辟为屯主”即任陕东道大行台屯主。此方伪志定是以唐代墓志为蓝本,篡改年号等关键词另刻一志以冒充隋代墓志,尤其是志文第十行“大业十二年”中的“业”字竟刻为简体,这个错误太低级了。唐李同仁墓志现藏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拓片图版▲图2隋李同仁墓志见于《邙洛碑志三百种》,墓志拓片长、宽均45厘二、隋李同仁蓥志米,志文正书20行,满行2o字。首题“隋宣惠尉大唐墓志首题“隋宣惠尉陕东道天行台屯主李君墓志”(图2),首题就暴露出陕东道大行台屯主李君墓作伪手脚,陕东道是唐朝初年设置的战时行政区划,负责经

7、略洛阳,进攻王世志”,“大行台”中的充,怎么会穿越到隋朝呢?“天行台”也令人不知所云。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大”字残泐不全,故不学出征时于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临时性政务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者伪造隋李同仁墓志时臆刻台”或“行台省”,魏晋始有之。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任命尔朱荣为为“天”字。李同仁“贞观“北道大行台”,“大行台”称号始见于此。墓志中的“天行台”毫无疑问应是十二年六月廿三日终,春秋“大行台”之误。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刘文静为户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六十有五”,伪志纂为“大仆射,十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