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

ID:39255339

大小:2.7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8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_第1页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_第2页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_第3页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_第4页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_异刻_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_生产过程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No.22011中古时代的知识、信仰与制度从“异刻”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生产过程”徐冲(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摘要]北魏后期墓志中存在的多种“异刻”现象,包括左方留白、志尾挤刻、志题挤刻、志题省刻、志题记历官而志文记赠官、志题记历官而其后补刻赠官、二次赠官、谥号空位、谥号补刻等。“异刻”现象的存在,显示北魏后期墓志的生产过程并非由单一主体一蹴而就,而是包括了丧家、朝议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和互动的结

2、果。丧家也借由这一过程对自身在北魏后期社会权力网络中的位置感进行确认与强化。[关键词]北魏墓志异刻生产过程赠官谥号一、引言对于今天的中国中古史研究来说,石刻材料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在近年新出土墓志与日俱增①的背景下,学者所面临的更为重要的课题,毋宁是如何更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墓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丰富对于中古历史的理解与构建。在这方面,罗新、叶炜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无疑②是近年最具典范性的作品。而陆扬在对《疏证》做出深刻评介的同时,亦为南北朝墓志研究提示了③若干方向性建议,尤其引人深思。诚如陆扬所言,“使墓志成为一种独立而非孤立的史学考察对象”,是今后中古墓志研究应该致力的方向。但迄今为

3、止,对于单一墓志所提供历史信息的考察仍然是学界最为常见的研究模式,④少有将“墓志”本身作为对象来思考者。有限的关于中古墓志的整体性考察,集中于所谓墓志的起⑤源或者定型化问题。这一问题当然非常重要。然而不应忘记的是,在墓志的兴起阶段,它还只是[收稿日期]2010-09-29[作者简介]徐冲,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本文先后发布于复旦大学“中古史共同研究班”第十五次例会(2010.09.29)和复旦大学“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2010年11月)。承蒙与会多位先生提示宝贵意见,谨此致谢。①参考仇鹿鸣:《近年来中古史研究的新进展·石刻》,收入《第四

4、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会议论文集》(台湾大学历史系主办,2010年8月)。②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以下简称“《疏证》”。③陆扬:《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4期。④室山留美子关于北朝墓志的一系列优秀论考是其中少有的例外,尤其是以下两篇即刊论文相当值得关注:《出土刻字資料研究における新しい可能性に向けて———北魏墓誌を中心に》,《中国史学》20,朋友书店,2010年;《北魏墓誌の「史料」的性格———追贈と改葬を手がかりに》,氣賀澤保規编著:《中国中世の社会諸相と石刻

5、史料》,汲古书院,2010年。遗憾的是,笔者尚未有机会拜读。本文所论,或与上述两文有重复之处,敬希室山先生与学界见谅。⑤重要研究包括刘凤君:《南北朝石刻墓志形制探源》,《中原文物》1988年第2期;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前言》,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以下简称“《汇编》”;同氏:《古代墓志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程章灿:《墓志起源考》,收入氏著《石学论丛》,大安出版社,1999年;同氏:《墓志文体起源新论》,《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张铭心:《十六国时期碑形墓志源流考》,《文史》2008年第2期;福原啓郎:《西晋の墓誌の意義》,收入《中国中世の文物》,京都大学人

6、文科学研究所,1993年;窪添慶文:《墓誌の起源とその定型化》,收入伊藤敏雄编:《魏晋南北朝史と石刻史料研究の新展開―魏晋南北朝史像の再構築に向けて―》,2006—2008年度科研费补助金成果报告书,2009年。102一种不为时人所重的新兴文体;①而当墓志成长为中古社会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现象之后,其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装置”在当时历史世界中的样态、位置与功能,却未必能说已经得到了清晰的展示。换言之,在墓志本身的历史地位与今日学界的相关研究之间,呈现出了一种奇妙的颠倒。这种研究现状无疑值得努力改观。本文将从以下一个极为基本的问题设定出发,作为接近这一目标的一种尝试:在墓志文化已经相对成熟的北魏后期

7、,②一方墓志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方才呈现为我们今天所见的实存样态?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墓志的“生产过程”。以往学界并非没有关注过近似话题。如《疏证》即曾相当敏锐地指出,“南朝由朝廷出面营葬的王公贵族,其墓志的撰写一般也就是由秘书省诸著作或相关人员来承担,这些人所依据的资料,只能是秘书省原有的档案(名臣传、功臣传之类),所以在名号、称谓、生平等等方面,是符合有关规定的,这与北朝墓志很不一样”。③北朝墓志的相关情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