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pdf

ID:55571973

大小:213.4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8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pdf_第1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论坛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王俊雅南开大学,天津300071摘要:立根于“天人合一”信念之上的自然主义和偏重人伦实践的伦理中心主义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如一的生存模式。然而,这种文化模式无法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科学、民主、理性的精神相契合。同时,面对全球化的世界浪潮,中国文化如何成为中国发展内驱力,实现创造性转型,也是中国政府当前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分析中国文化传统的特点入手,试图从科学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中西互为体用等几个角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转型之路并对政府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转型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中国传

2、统文化;创造性:转型:途径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1-5780(2015)09—0292.02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一以文化和科学关系为例进社会文化因素的。这一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古代科学行探讨没有兴起的原因。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从在意大利爆发开始,就凭着“人重官轻学乃是国人的一个长久积习,近代启蒙思想家严文主义”的内核,以艺术、文学等各种方式震荡着人们的思复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说“中国重士,以其法之效果,遂想同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助力升温,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乃至令通国之聪明才力,皆趋于为官”。

3、即在所有的职业中,最受世界科学发展的历程。但是,同时期的中国却显得异常平静,人青睐的就是当官。与做官相比,其它任何职业都未免黯然李约瑟先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思考,他指出,中国并不是失色。没有科学的土壤,相反,正是儒家文化的人性说以及关于人2文化转型的途径初探性与物性相关联的思想对科学产生了双面的影响,“一方面2.1中西互为体用,以科学理性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自它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一方面又使之受到损害。”我认为中觉文化精神来重塑中国的文化,重塑中国的民众国传统文化的倾向对科学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

4、统文化如果不愿经历消亡之命1.1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取向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选运,则必须勇敢地选择外在批判性重建的文化转型之路。具择的影响,对确定性的忽视体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目前时代的使命并不是从自身开出我们知道,西方哲学的早期,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柏拉科学与民主,而是在科学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进入中国社会图,确定性一直是哲学追求的目标。柏拉图之所以把数学当时,自己不要成为羁绊,它应当主动适应工业文明的新文化,做最完美的知识就是因为其确定性。他强调对几何学和数学并在这种适应中重建自己的生命力。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的研究是从事哲

5、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而正是试图通过要点。数学工具去理解自然最终导致了现代科学。牛顿也正是在欧第一,在关乎中国现代化成败的根本问题上,我们的民几里德几何学的影响下,在前辈开普勒、伽利略工作的基础族不应再屈从于道德尺度的固执与浪漫,而应坚持历史尺度上,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的理论,其经典物之冷静与理性。必须从总体上和根本精神上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学开创了现代科学的新纪元。“悬置”起来,从而为以科学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为内涵的然而与此不同,确定性却从来没有成为中国古代哲学追工业文明精神提供切入点和生存空间。求的目标。

6、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思维的直觉性和意会性,第二,从总体上和根本精神上把中国传统文化“悬置”喜欢走中庸、偏爱辩证思维,所以我们的定向思维中,常常起来,并不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彻底否定的历史虚无主有“差不多”的思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义态度。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因素可以作为中国现可言传”的感受、享受“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的美感,代化的积极因素而被整合到中国社会的新文化中。但是必须偏向对意识的领会,缺乏对事实的精确概括。注意,这一文化整合,只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整合到以科学1.2伦理主义对中国古代自然科

7、学理论发展的制约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为标志的工业文明精神之中,而不能相1.2.1迷信权威反,把工业文明的某些文化因素整合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总中国人向来是不擅反抗的民族,对处境只要过得去也不体之中。否则,我们又会落入洋务派中体西用之类的旧模式,会轻易反抗,在思想领域亦如是。这种安分守己的、温良宽又会使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变成原地踏步的无谓之举。厚的品质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先进思想的提出,第三,身处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某些人对中国“天人合一”却是个障碍。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君为臣纲,父的传统文化的青睐,决不应成为我们

8、拒斥工业文明的技术理为子纲,夫为妻纲”普通百姓只能埋头做事,权威的挑战可性和人本精神的依据,不应成为重唱“中国文化复兴论”的谓是天方夜谭。理由。吸收的环节,是创造性的转化,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1.2.2害怕冒尖具有现代意义的部分、因素、潜质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对接,古人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并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