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作品主题探究.doc

文学类作品主题探究.doc

ID:55199896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文学类作品主题探究.doc_第1页
文学类作品主题探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作品主题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类作品主题探究巴彦高级中学语文组张立君在阅读文学类作品的时候,如何披文入理发掘精微对于主旨的揭示至关重要。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散文和小说。针对不同的文体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一、古典诗词的主题探究古典诗词是目前高考的一个考察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的:抓住理解主题的三把“钥匙”,第一时间内把握基调,为深入发掘主题奠定基础。第一把“钥匙”:作者生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凡是阅读古典诗词,首先要弄清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比如阅读辛弃疾的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引导学生查找辛弃疾的生平——二十一岁即在家乡参加了抗金起义。失败后,回归南宋,担当过地方长官。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期间,曾赋闲近二十年。在反复阅读之后,有学生发言,表达了自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这首词应该作于作者闲居期间,从一“醉”“梦”两字就可知安闲居住乡间里巷无事可做,只能在酒醉后“挑灯看剑”,神游当年的抗金前线;只能在梦中再返金戈铁马的战

3、场,听到那激荡心胸的鼓角声,重温“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壮烈生活。我当时就给予肯定。接着该生就谈了对主题的进一步理解:这首词表达了梦寐以求的抗金救国理想难于实现的苦闷,抒发了欲报国却敌却无路请缨,欲恢复山河却屡被排挤,欲建功立业却时光飞逝朝政日坏的悲愤情怀。不由人生发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慨叹。这一内容常常在作品下面的注释一中。第二把“钥匙”:从诗词中筛选“意象”,这是一首诗词主旨表现的主要所在。在平时教学中,我要学生不断积累常见的“意象”。比如“南浦”一般都是水上送别之所,“长亭短亭”一般都是陆路送别之地。凡是涉

4、及这两个意象的都可能和送别有关。如宋姜夔词“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之句肯定与“送别”有关,当时惜别怀人之作。此外诸如“冰心”“柳”“芳草”等等意象,只要积累到位,一看便知意象,也便把握了作品的主旨。意象要不断积累,丰厚的积淀是理解诗词主旨的基础。第三把“钥匙”:从诗词里查找诗旨句,这是理解一首诗词的关键。无论是谁的诗词,都必须设置主旨句。主旨句一般在开头和结尾。比如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燕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5、。”一曲,如果抓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即知诗人羁旅他乡,思亲情深;从尾句“芭蕉雨声秋梦里”上看,就知作者功名未遂,看到眼前秋光油然生出的不可排遣的愁思。读诗词一定要抓住主旨句。那是理解一首诗词的砰砰跳动的心脏。探究诗词主旨一定要抓住这三把“钥匙”。互相参详,互相推敲,便可知其主旨。二、古代散文的主旨探究阅读古典散文,要想发掘主旨,除了抓住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背景之外,还要读取作品的基调和风格,以及必不可缺的主旨段。主旨段一般表现为抒情性和议论性。如读欧阳修的散文《伶官传序》,文前有“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6、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其中“可以知之矣”是关键的地方,“之”指代的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这样就明确了这句话在这篇散文中的提纲挈领性的作用,用于引起下文关于庄宗盛与衰的记述,为后文的议论打下做好预设。文后的“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是议论的表达方式,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原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为后世为国者敲响了警钟。三、古代小说的主

7、旨探究古代小说的主旨探究,我个人觉得,应该抓住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情节的发展来发掘。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小说中的写景并非如此简单。它能为人物的活动设置背景,创造或喜悦和凄凉或悲壮的诸多气氛,从而突出人物的品质与性格,并能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如果没有搅天的大雪就不可能有大雪压倒山神庙,也就不可能有林冲避雪山神庙,意外的偷听仇敌谋划并手刃仇敌了。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心理动作和细节描写“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

8、去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更惟妙惟肖刻画了林冲谨小慎微、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总之,分析作品不但要抓住结构,不但要抓住表现手法,还要体味精彩的句子,尤其是主旨句;此外还要欣赏意象,揭示内涵,把握主旨。读者的价值取向不但决定于读者本身,还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