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34316
大小:37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28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解常用逻辑用语 目标认知:考试大纲要求: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了解命题“若p,则q”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分析四种命题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重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难点:根据命题关系或充分(或必要)条件进行逻辑推理。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命题:1.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命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q,r
2、,m,n等.(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真命题(3)命题“”的真假判定方式:①若要判断命题“”是一个真命题,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有时在推导时加上语气词“一定”能帮助判断。如:一定推出.②若要判断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注意:“不一定等于3”不能判定真假,它不是命题.2.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①p或q;②p且q;③非p(即命题p的否定).
3、(3)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非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9 ①当p、q同时为假时,“p或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 ②当p、q同时为真时,“p且q”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 ③“非p”与p的真假相反. 注意:(1)逻辑连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以“p或q”为例:一是p成立且q不成立,二是p不成立但q成立,三是p成立且q也成立。可以类比于集合中“或”.(2)“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p或q”的否定是“p且q”;“p且q”的否定是“p或q”.(3)对命题的否定
4、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典型例题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出其真假,若不是,说明理由。(1)矩形难道不是平行四边形吗?(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吗?(3)求证:,方程无实根.(4)(5)人类在2020年登上火星.2(江西卷)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3(广东)已知命题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B.C.D.4(北京)若是真命题,是假命题,则()(A)是真命题(B)是假命题(C)是真命题(D)是真命题知识点二:四种命题1.四种命题的形式:
5、9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2.四种命题的关系: 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 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 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也可以有如下表述:第一: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逆命题;第二: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
6、得的命题为否命题;第三: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为逆否命题;5.写出“若或,则”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命题的否定,并判其真假。解:逆命题:若,则或,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且,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则且,是真命题。 命题的否定:若或,则,是假命题。知识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 对于“若p则q”形式的命题: ①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若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2.理解认知
7、:9(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3.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因此,如果原命题与逆命题真假不好判断时,还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与否命题来判断.即利用与;与;与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