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

ID:5512901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_第1页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_第2页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_第3页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_第4页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补正  摘要:蒲松龄的《日用俗字》成文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的跨度、地域的差异、行业的生疏、习俗的变迁造成了人们阅读的困难,即使专家学者对其内容的理解也往往不能尽善尽美。笔者作为蒲氏后裔,一直生活在蒲松龄的故乡,并且有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遂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对何茂活《〈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一文中存在的疏漏之外提出粗浅的补正意见。  关键词:日用俗字・庄农章;疏解;补正  中图分类号:H312文献标识码:A  何茂活的《〈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一文,通过详尽的考证,逐句进行了解析,对于今人阅读、理解蒲松龄《日

2、用俗字・庄农》一文,起到的释疑解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蒲松龄的《日用俗字》成文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的跨度、地域的差异、行业的生疏、习俗的变迁致使现在的专家学者注释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在《〈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一文中存在一定的错漏也是难免的。笔者作为蒲氏后裔,一直生活在蒲松龄的故乡,并且有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遂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对何茂活的文章提出粗浅的补正意见,与何先生及诸方家交流切磋。  一、�}  何文:�},今一般作“锨”,但扬场用的木锨或仍作“�}”。  补正:�},专指木�},又写作榧。古时�}皆为木制,其时的木�},今天

3、也不应该写作“锨”。锨,指如今所用的铁制的锨。听爷爷辈讲,他们年少时出�S还用过木�}。如今尚能见到的、早期出版的《庄农日用杂字》,“制下镢和榧”句中还是用的木字旁。据此判断,铁制锨的普遍使用,当在清末民初之际。  二、辅辅、�g牢坚  何文:辅,是古时车箱下扣住车轴的装置,也叫钩心、车屐、伏兔。辅,车轴头。�g,同“�俊薄4司涫撬担�在辅与辅之间加上木楔或垫上其他衬物,再用绳索�拷簦�以免车轴活动。  补正:辅辅,不是指“车箱下扣住车轴的装置”和“车轴头”,而是固定在车盘上方正中间,罩在车轮上边的框架。“�g牢坚”也不是“在辅与辅之间加上木楔

4、或垫上其它衬垫物,再用绳索�拷簦�以免车轴活动。”正确的解释是:为了防止装载车上的重物向车前方滑动,需要在辅辅的前端加一横木,称为“耙头”,耙头由四个“�g子”将其紧紧与车盘相固定,这就是“�g牢坚”的意思。用小车推�S或其它货物时,将两个筐篓或者货物封在辅辅的两边,而前边被�g子紧紧固定住的耙头,起到防止其向前滑动的作用。  三、倒蹬  何文:即反复翻弄�S肥,促使发酵。  补正:不是“反复翻弄�S肥”,而是将�S肥粉碎。从栏圈里起出的�S肥,往往是大块的“�S坷垃”,需要用镢将其一点点粉碎,堆成大堆。粉碎后的�S堆不透风,易于发酵,增加肥力

5、。因为刚起出来的�S肥是湿的,一次不可能粉碎得太细,故需“倒蹬两三遍”。  四、  何文:据文意,似指用力推车,未知确否。  补正:答案是完全正确。,现在写作拱。推小车,在平路上只要掌握平衡,向前稍微用力即可前进。在爬坡或�H地里前进时,便需要向前用很大的力气,人们�Q之为“拱崖头”“拱地身”。  五、扎挂绳索用木杆  何文:可能是说插上木杆,在上面攀系绳索,以防作物倒伏。  补正:该说法错。淄川地区耕地,一般要用三头、四头牛,称为“三牛杆”“四牛杆”。无论用三头还是四头牛,都需要一根很结实的木杆。木杆的一面按用牛的头数安装铁鼻,几头牛的索头上

6、穿的皮绠就分别挂在这铁鼻上;横杆的另一面也有一个铁鼻,犁子就挂在这个铁鼻上。在耕地的时候,牛的力通过索头、皮绠拉在横杆上,横杆再拉犁、耙。木杆,即指这根联接牛与犁的横木,也就是《庄农日用杂字》中所说的“索头连横杆”的“横杆”。  六、撇绳  何文:一端系于马牛的笼头或鼻�骸�  补正:不确。在淄川地区,撇绳为牛耕地时指挥其转弯时用的长绳,用于马的则称为缰绳。耕地时,撇绳的一端不是挂在笼头上,而是先挂在牛角上,然后在左耳根绕一圈,另一端握在扶犁人的手中或者挂在犁的扶手上。当需要牛向左转弯时,扶犁人向后拽着撇绳,嘴里喊“咿――”;当需要牛向右转弯时

7、,扶犁人则反复�Y拉撇绳,嘴里喊“哦,哦,哦,哦”――撇绳是通过勒紧牛的耳朵来控制牛的。不是特别不听指挥的牛,不打鼻�骸�  七、茅根蔓芭  何文:茅根蔓芭,指地里翻出来的作物根茎、杂草等。  补正:错。茅根,茅草的根茎,呈白色,多节,横走于地下,节部生有鳞片,有甜味。蔓芭,根与茅根相似,但无甜味。二者的根俱极发达且多节,其每一小节遗留在土壤中,仍能发芽生长,很难根除。所以有“茅根蔓芭都拾净”句。  八、大���来  何文:指的是把用钝了的�头重新锻打,使之锋利。  补正:不确。�头经长期使用,长度变短,刨地时达不到应有的深度,这时需请铁匠在�

8、头上添加钢材锻打以增加其长度,称之为“���”。“把用钝了的�头重新锻打,使之锋利”,淄川人不称“���”,而称之为“炬�”。  九、旁皮  何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