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25831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8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谣言不是互联网时代的特产,谣言自古即有,中外皆然。中国有俗语“三人成虎”、“无中生有”,西方有“rumor”、“tale”等表示谣言。“谣言”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在网络中大肆传播的谣言就叫做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有着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很有必要。关于谣言,已有许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如奥尔波特和波斯曼的《谣言心理学》、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关于网络谣言,在知网上搜索“互联网谣言”或“网络谣言”都得到了大量
2、的相关博硕论文和期刊论文。本文即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 奥尔波特和波斯曼在《谣言心理学》中认为:“谣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摇言提供一种能供排解紧张情绪的口头发泄途径;它们通常能为这些情绪的存在作辩解;它们有时候能为周围环境中令人费解的现象提供更为广泛的解释。”[1]涩谷保说谣言是“一种日常的试图定义那些模糊但关键的情境的社会行为”。这两位学者对于谣言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网络谣言的产生。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我认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还要回到社会现实中去寻找,找到
3、造谣者,找到谣言的内容从何处引申,找到谣言中的集体无意识。 网络谣言变形于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的全体国民共有的文化传承,是一种不自觉的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谣言要广泛传播,就要依托于一个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等等。谣言不只是凭空捏造的谎话,它是空穴来风,有空穴才有谣言的风传。如果一个人英国人说了一句冷笑话,而另一个中国人却可能根本不知道其意义何在,只有具有相同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的英国人才能理解。所以我们认为有些网络谣言是部分传统文化的变形,这是谣言能被初步理解的前提,这样
4、才能在那个搭好的舞台上,演一场真猴子与假猴子的争斗。 比如在《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中,在9大类谣言中比例达到第二的是健康养生类谣言。这类谣言跟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很多谣言就是打着中医养生的幌子在信口开河。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都是主要的医疗手段,其很多理论、思想早已通过语言和文化进入中国人的无意识领域。于是这些思想就成了谣言活动的舞台,比如中医学有“食物相反”、忌口的一些说法,于是民间渐渐发展出“食物相克”说。中医基础理论专业严泽的博士论文《食物相反的古代文献研究》就明确批驳了当代这种食物相克的认识和相
5、关误解。网络谣言里盛产的这些养生谣言大都是因为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所以其变形于其中,欺骗大众。 网络谣言变形于社会事件。 报告指出网络谣言占比最高的是失实报道类,占比达%,主要包括社会政策、经济状况等内容。失实报道很明。显就是假托于社会新闻而编造的谣言,而且这应该是一种可能发生的新闻,是符合可然律的编造。网络谣言不能编造一个看起来就不可能发生的谣言,没人相信就没人传播。而谣言要取得一种真实性的假象就必须要借用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的故事大都是以前被报道过的新闻,这样当人们看到网络谣言的时候便会联系起以前的真新闻,这样网络谣言就借着曾
6、经的社会事件取得了可能性、取得了可信性。比如那些小孩被拐卖的谣言有其相应的拐卖儿童报道,器官被盗的谣言有其相应的黑市买卖器官的报道等等。 这类网络谣言常常以最新消息的形式发布,形式上具有可信性,如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还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内容上变形于社会事件,夸张、改换真实信息,并且紧跟社会热点。通常一个众人关注的新闻背后就会冒出很多比附的谣言,比如腐败事迹、社会新政策的出台。网络谣言的社会背景是搭建好的一个舞台,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就是这上面的跳梁小丑。 网络谣言变形于知识。 利奥塔将知识分为科学知识和叙述知识,而变形于
7、知识的网络谣言也可分为变形于科学知识和变形于叙述知识。在印刷术时代,也许知识还保有其神圣性和权威性,书本上的知识意味着不可更改或确定无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爆炸,知识成了搜索即可得到的东西。伴随着这个知识获取便利而来的便是伪知识的泛滥,这就是变形于知识的网络谣言。 变形于科学知识的网络谣言意味着它不完全是假的,最常见的是把一些很小的可能性极度夸大,把一些还不确定的事情说得确定无比。为什么变形于科学知识的谣言会产生,一个是因为国民素质、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都是文盲,那看都看不懂;一个是因为科学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自身的不
8、确定性和有条件性,这让人们对一些假冒最新科学成果的谣言容易轻信。变形于叙述知识的网络谣言则大部分是一种编造,目的在于哗众取宠,迎合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在网络上传播,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特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