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ID:23192817

大小:138.32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1-05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_第1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_第2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_第3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_第4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引言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1]谣言的历史可谓久矣。先秦时代的《察传》一文曾生动地描绘了谣言传播的奇景:"故狗似獗,獗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2]谣言中外皆不能幸免。1981年,美国首屈一指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公司__宝洁公司每个月都要接到成千上万个电话,因为外面谣传宝洁公司为了生意兴隆,与魔鬼缔了约,将其利润的百分之十交付给一个信奉撒旦的教派。这个谣言引发了一场特殊的"星球大战",形形色色的宗教组织纷纷出场,到处宣扬抵制刊有这个不祥印记的商品。[3]1966

2、年,法国北部鲁昂市谣传该市一家遐迩闻名的服装店是贩卖白人妇女的诱饵,于是威胁的电话纷至沓来,无论女经理如何辟谣,也无济于事。最后她不得不放弃斗争,离开该市,一走了之。[4]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八十年代物价不稳定的时候,不时风传某某商品要涨价。人们闻风而动出现了囤积火柴、食盐的笑话。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__那就是跨越国界与地缘的英特网。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英特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发展达到了极致。无

3、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于是,网络成了谣言丛生的地方。"以下是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为防再有人受骗,请将这封信传给你所认识的人"类似这样的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笔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封。目前世界网民已达3亿人,越来越多的人即将上网。然而在法律规范跟不上科技

4、发展的情况下,骗局与谣言充斥网络,其杀伤力已不下于黑客与电脑病毒。有人因此破财、失身、信誉受损、生活饱受干扰,甚至网络也被利用成中伤对手的舞台网络中最广为人知,受害最深的大谣言,当属肯德基炸鸡。当肯德基炸鸡是用基因工程在大桶中培育的快速成长的无头鸡的电子邮件谣言在世界各地传送时,可以想象,这对肯德基是一个多么大的名誉打击。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这类耳语一笑置之,并不会信以为真。但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甚至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却在网络世界中抱有一种"不妨信一次"或"这很难令人相信,但却值得一试"的心态。在美国也有

5、不少专业人士被骗的例子。如网络上一篇广为流传的电子邮件:微软公司拟与美国在线进行一种电子邮件资料测试,如果你把这封信转寄给朋友,你就可以获得245美元的回馈;而你的朋友再将信件转寄出去,你又可得243美元一名在纽约工作多年的财经记者与德州财务公司一名博士级专业人士,分别将此信寄给多名亲朋好友,他们推荐说,这是非常专业的好朋友寄来的信。但是3个多月过去,他们一毛钱也没有收到。更可怕的是,在长期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待久了,许多网友每天有谣言饥渴症状,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现出十分难受的神情,希望网上出现够份量的谣言,如同吸

6、食海洛因,有了瘾,定期必须吸食一些。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是巨大的。台湾日前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10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外遇、垃圾邮件、网络谣言、网络上瘾症、网络色情、网络并发症、网络赌博、网络购物狂、网络疏离症、网络假民主为网络10大罪状。小而言之,网络谣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麻烦;大而言之,诚如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所说: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研宄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控制策略,己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谣言与网络谣言:定义与

7、特点一、谣言的几种定义及特点。首先对谣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沸沸扬扬的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人民士气的作用,使很多研究小组对这个题目产生了兴趣。这个领域的两位奠基人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谣言是一个"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5]而纳普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6]彼得森和吉斯特对谣言所下的定义是,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

8、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7]这三种定义的共同之处是都确认谣言是一种信息,并且是为了使人相信。但缺点是都忽略了谣言所传达的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性成份,忽略了谣言最后核实的结果。据此,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己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8]最著名的对谣言的定义应归功于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他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