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01387
大小:3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学生版-复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头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姓名班级()班课题孔孟论学习课型授课人主备人张莺审核人刘国霞授课时间学案编号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重点)2、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难点)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翻译原则:“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
2、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3、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案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
4、知识链接中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悱不发()举一隅()奕之为数()辟若掘井()流杵也()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二、当堂探究案(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1)重点文言实词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
5、发:受学重问: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君子深造之以道:资之深:小数也: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也:有为者:(2)一词多义温故而知新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与古人居居之安虽天下易生之物一人虽听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流传至今的成语不耻下问:左右逢源: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一曝十寒:尽信书不如无书:(4)特殊文言句式2、课文内容理解(1)这十三则孔孟名言,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备注(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2)这十三则孔孟名言,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3)《论语》的议论方式与《孟子》有什么不同?(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
6、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教师总结: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
7、,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三、当堂训练案(巩固提升):1、默写:⑴学而不思则罔, 。⑵不 不
8、 ,不 不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