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

ID:55040413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6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B)A、《雄辩术原理》B、《礼记,学论》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2、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C)A、《普通教育学》B、《教学与发展》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杜威B布鲁纳C博比特D泰勒14、(A)年学制标志着现代课程的开始A1912B1896C1914D19224、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音乐、天文和(D)A代数B比喻C会意D几何5、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2、,一般分前言、(B)、实施建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教学功能D、教学模式6、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D)A、技术的发展B、政治因素C、文化因素D、经济因素7、各科学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这一原则体现了选择小学课程内容应具有的(B)原则。A、基础性B、实用性C、时代性D、综合性8、(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9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B)A.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3、C自评价与他评价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10、.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11、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1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13、程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B)A布鲁纳B斯金纳C沙塔洛夫D仲衡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15、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哪些(B)A、定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4、B、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C、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分析改进功能D、导向规范功能、诊断筛选功能、分析改进功能16、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区别是(A)A、指导作用和灵活性不同B、指导作用和性质不同C、方向和性质不同D 、方向和灵活性不同17、下面哪一项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D)A、备课B、课外辅导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上课18、下列哪些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D)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9、以“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A杜威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苏格拉

5、底20、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B)A由单一的多样B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C由刻板到灵活D有被动性到主动性21、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包括(C)A直观性教学方法B实践性教学方法C引导性教学方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22、运用研究法的关键是教师要(D)A善于提问B做好谈话后总结工作C运用启发性谈话D设计好问题23、(A)原则是选择教学手段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A教学最优原则B健康和安全原则C经济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24、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到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C)A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B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C多媒体技术、

6、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D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25、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和影响变革的因素。这种观点是美国学者(D)课程论专家的观点A菲吕马克B麦克米伦C夸美纽斯D富兰26、美国课程专家(A)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A麦克尼尔B泰勒C杜威D博比特27、下面那个教育家认为迅速愉快和彻底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和基本要求。(A)A夸美纽斯B泰勒C杜威D斯宾塞28、优化教育的一般标准不包括(D)A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B真善美的过程标准C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

7、优化D教学模式的优化29、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A)A、现象、问题、规律B、过程、方法、手段C、现象、方法、手段D、过程、规律、问题30、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A)A、知识、学生、社会B、学科、内容、科目C、教师、学生、内容D、方法、目的、内容3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A)A、忠实、适应、得过且过、创生B、混合、创生、灵活C、适应、混合、得过且过D、忠实、灵活、创生32、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是(C)A、杜威泰勒B、斯宾塞舒伯特C、菲吕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