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

ID:5502919

大小:420.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7-11-14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_第1页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_第2页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_第3页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_第4页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态度与态度改变理论AttitudeandAttitudeChange态度Attitude与学习Learning態度管理第一态度概述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一、态度的成份1、认知因素认知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态度的形成,必须先有认知,才能确定人或事物的作用、意义、结果等。2、情感因素对一事物的态度,总是掺杂或多或少的感情色彩,并且感情往往比认知更重要。3、意向因素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第一态度概述二、态度的特征1、态度的社会性态度是后天习得的2、态度的双向性态度具有特定的对象3、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因素是协调的4、态度

2、的恒常性态度是稳定的,一经形成不易改变5、态度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活动第一态度概述三、态度的种类1、情感性态度由一次的情感反应的经验构成的稳定的态度2、理智性态度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判断产生的稳定的态度3、动作定向性态度对一个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客体产生的自然反应4、均衡的态度前三者力量相当的情况下产生的态度5、自我防御的态度由于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产生的态度第一态度概述四、态度的功能1、态度决定着人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过程:拉姆伯特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性特征

3、。告知录音是10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5人用英语,5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5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结果:(1)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用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2)法裔比英裔更高估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结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第一态度概述2、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通过态度就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同样,通过行为也可以获知人的态度。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形成新的行为改变旧行为预测人的行为购物单1购物单21听发酵粉2块面包、一串胡萝卜1磅雀巢速溶咖啡1.5磅碎牛肉2听桃子5磅土豆1听发酵

4、粉2块面包、一串胡萝卜1磅新鲜咖啡1.5磅碎牛肉2听桃子5磅土豆第一态度概述第一态度概述3、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学习效率的实验过程: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对黑人和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二组持赞同态度。让大学生分别阅读一篇反对黑人、白人分校的文章,然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力求完整地写出来。结果: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结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第一态度概述4、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态度作为一种行为倾向,会预定人们的反应状况,会潜在地决定人按什么方式对特定事物采取行为。第二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的过程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态度的形成1、态

5、度形成的阶段顺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认同: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内化:即内在化。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第二态度的形成2、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欲望满足知识(信息)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其它因素第二态度的形成二、态度理论(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1、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刺激—反应模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

6、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和不断改变的。刺激(信息的传播)反应(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注意了解接受第二态度的形成态度模式1953年,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基本模式:态度的主体在有关的某种态度对象的刺激(信息的传播)作用下,是否受此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或者改变态度,必须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同时强调联想与强化的作用。第二态度的形成模仿对态度的影响班都拉(1977)非常强调替代性强化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此外,个人也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们态度获得的一个途径。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米德拉斯基(1973)等人的实验:

7、过程:让六年级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张代币卷,多了可换更好的礼品。被试可把赢的代币卷放入标有“我的钱”的罐中,或放入标有“给穷孩子的钱”的罐中。控制组面临上述情况,实验组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样的示范。结果:控制组捐献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实验者对他们的行动给以强化,则捐献者增多。结论: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起仿效并给予强化。第二态度的形成2、认知协调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假设)是: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平衡而协调的系统,如果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就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组,产生改变这种状态的趋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