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师德彰显魅力.doc

内化师德彰显魅力.doc

ID:55009289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内化师德彰显魅力.doc_第1页
内化师德彰显魅力.doc_第2页
内化师德彰显魅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内化师德彰显魅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化师德彰显魅力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儿时的我就仰慕于教师的神圣,希望自己能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长大后的我如愿登上了三尺讲台,圆了我的教师梦。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对学生满腔热情、丹心一片,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教育事业更是考验责任心的事业,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在你的呵护下茁壮健康的成长!当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迎来掌声时,当学生的贺卡飘至你的案头,当你读到“感谢您,老师,我已经学会堂堂正正做人”时,当你听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

2、情”的谢语时,你是否觉得是教师这个职业升华了我们的人生价值,是责任与良心熔铸了我们的信念,也让我们享受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师德”——良心之魂。如何铸造教师的良心之魂?一、锤炼自我,使教师内在有张力。所谓张力,即内心有深度、宽度、广度。张力内显就是一定要在内心确立学生成长的理念。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这是一个必然规律。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时一定

3、不要生气,更不能真生气。一言一行皆教育,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和谐发展的“凶器”。张力的外显就是教师能做到理性宽容、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这三点,前两点都好把握,但批评得法就不太好把握。学生能接受的批评是最好的批评。理论说说是容易的,然而,用在教育实践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不能没经过大脑判断或调整就实施在学生身上。张力是拉不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

4、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最成功的教育就是把人身上的个性最优化。作为老师的我们,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个性闪光,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内心有宽度,要做到三点:一是以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我们一定要读书、修学、储能。在这里,读书至关重要,通过读书来净心、静心、提素。二、修养自我,使教师潜在有魅力作为老师要不断追求道德的“上线”,即精神生活;不能仅仅稳住道德“下线”,即道德规范;绝不能突破道德“底线”。我们老师

5、很难成为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应努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应从学生发来的祝福卡片、祝贺短信、路上问好中感到荣光与幸福。我们要时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个字来警醒自己,即把鞭子抽在自己身上,让自己不断成长;用最真诚、美好的言行去交流和感染学生。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心灵换位,努力使自己成为魅力教师。那么魅力教师从何而来?是从“八字渠道”中来,即“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如何修养自己,激发潜在的魅力呢?有三个基本办法: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即用教师的独有魅

6、力、人格、风韵感染、启迪、塑造学生。同时,教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给学生的心灵发展留足空间;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三、超越自我,使教师外在有活力活力是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智慧和能力;活力需要张力与能力作铺垫。孩子们没有悦纳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败的。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就是要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曾经奋斗的过程、不断进取的精神交融于学生。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老师

7、的学习应该是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有个性的。学校对学习的“逼势”不能过紧,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创设宽松、向上、真诚、互动、和谐的学习型氛围。总之,只有修炼自我,内化师德,提升“三力”才能成为唤醒心灵的人师。这“唤醒”中务必要渗透一个“爱”字。“唤醒”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爱是需要力量的,爱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撑的,爱必须得之心而寓之于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