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献华教研论文.doc

元献华教研论文.doc

ID:55009030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元献华教研论文.doc_第1页
元献华教研论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元献华教研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手分中如何引导学生动脑想_----“分苹果”课后反思鹤壁市桃源小学元献华    二年级“分苹果”是在学习了平均分后安排的一节内容,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平均分苹果,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知道一份数时求分的份数,或者知道分的份数,求每份数。都是20以内数量的分,只在练习最后两题出现了24这样比较大的数的平均分。   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材的设计,先让学生分12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一样多,求每份有多少?学生自己动手很快分成了3份,(教师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分的,接着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自己是怎样分的过程。)  学生边摆边讲自己1个1个分、2个2个分、4个4个分的过程。还有的是先3个3个的分,在1个1个

2、的分。通过不同的分大家发现,每人分的都是一样多,4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然后教师又让学生看书,重新把刚才大家操作的活动看一遍,并让学生讲述出第一次分得每堆是4个苹果,第二次要3个袋子。整个流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讲怎样分。课堂有序而流畅。可是我却觉得缺失了些深意。学生对于动手分这个活动本身的兴趣很大,讲述也只是讲述自己的分法。作为一个数学活动,绝不仅仅是直观的感知不同的分法。他应该还承担有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任务。作为除法意义学习前的直观感知,不同的分法体验中我想还应该关注到学生数感的培养,即在活动中感知数量(总数、每份数、几份),感知三个数量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学时:学生第一次

3、按条件分摆之后,请学生讲述自己不同分法。在学生呈现出1个1个的分,2个2个的分,先分3个给每堆,再分1个到每堆,4个4个的分。质疑学生:为什么大家不管怎样分,都要分成3部分?(引导学生动手分后思考:这里要求分成3堆,是分成的份数。每份是多少不知道,所以会1个1个分,2个2个的分,4个4个的分)在第二次要求把12个苹果,每袋装4个,求每袋有几个?再次让学生自己独立分,分完学生展示讲述自己分的过程。这时质疑学生:为什么这次大家分的时候都是一次分4个?(引导学生学生思考,每袋装4个,就是1份是4个。这里每1份数量已经限定我们只能这样分。)接着让学生对比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能发现(都是平均

4、分,每份都是4个,都要分12个苹果。还能发现:第一次分要求分成3堆,第二次要求每袋装4个。)这里老师再质疑:既然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每份都是分到4个苹果,为什么分法却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因为第一次是知道分成的堆数,每份是多少不知道,所以要1个1个的分或者2个2个的分,4个4个的分;第二次分的时候,知道的是每份有4个,所以一份就分出4个)有了对两种分法的抽象对比理解,再让学生看书上小朋友是怎么分的?边看书边质疑:谁来给大家讲讲书上小朋友第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学生应用刚才对比两种分法,知道分成堆数,可每堆是多少不知道,就1个1个、或者2个2个、4个4个的分)      第二

5、次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知道每份数是4个,所以直接就4个4个的分) 这样先让学生动手分,讲述自己分的过程;到对比两种分法,再到讲解书上分法。学生经历了动手分、动口讲、动脑想不同分法的充分感知,为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奠定很好的模型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