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84359
大小:219.1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7
《大学生志愿与公益服务引导机制探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匪大学生志愿与公益服务引导机制探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赵鹏(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既是其课堂学习、社源充足,也更容易获得学校一级的支持,不足是来源多样化,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效应。在社团成员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常常众El难调。同时,有74.8%的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高校、政受访者反映说在进行志愿服务前没有受过培训和指导.很多府、社会、大学生社团各方面,应积极扩展和充实大学生参与情况下是临时组织的团队,活动结束以后就不再组织,缺乏活志愿与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探索
2、建立制度化的长效引导动的延续性,也难以获得活动效果反馈。机制。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个案,对如何建立大2.参与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引导机制作探索。不管是个体还是社团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一般都集中在假关键词:大学生志愿与公益服务引导机制模式探索期特别是暑假和周末节假日,在非工作El相对比较难以开展和获得社会组织的协调和配合.而如果在工作日开展又与自一、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作用和意义身的学习产生冲突,很多活动因为时间冲突被迫取消。甚至还随着近年来校方组织力度的加强和重视.大学生参与社出现几个学生社团为争取同一个服务对象而产生矛盾。从志会实践意识的增
3、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课堂和校园,参愿服务的内容分析,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活动集中在社区与到各类志愿与公益服务活动中。在笔者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建设、公益服务、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等方面,而国际上的志愿回答有关参与志愿活动目的的问项时,“增加个人社会阅历与活动已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如老人、儿童照看、辅导儿童课实践经验”和“以自己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传播爱与奉献”这外活动、假释矫正、移民安置、体育赛事和艺术、卫生和医院两项分别为79.3%和78.5%,而回答“获取综合测评附加分”和等。相比较而言,目前我们的志愿服务尚欠丰富,技术含量低,“让求职履历更丰富”的分别为1
4、4.6%和31.8%。可见,更多的学没有利用大学生本身所掌握的本领和知识,活动过于简单.活生是出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非更动主体的自我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创新直接和更现实的个人功利化目的。接受问卷访谈的学生在谈不够。及参与志愿服务的收获时.不少学生都提及交往能力和组织3.激励保障机制欠缺能力。在进行志愿与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大都以团队形式目前的大学生志愿与公益服务还只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补进行,在活动前期策划组织、进行中都需要与服务对象和自身充,处于偶发状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学生自觉,对学生而成员展开广泛接触。这些都有助于大学
5、生从社会化的角度丰言可有可无,也很难要求忙于考研和找工作的高年级学生参富阅历,增强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大学生参与活动,对于经常参与志愿活动或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参与与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他人。笔者者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此外,志愿公益活动资源拓展不够,依所在工作单位曾有吴立强、李进两位学生连续利用假期到云靠学生自主开发的非常有限,很多有创意的策划因得不到支贵的贫困山区,为贫困家庭免费拍全家福照片的“爱心假期”持而停顿。经费保障也是限制学生组织志愿活动的一大障碍。优秀事迹被广泛报道,在参与者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大目前高校相关主管部门有
6、限的学生经费主要投入到学校级社学生了解到了志愿与公益服务这种行为的社会价值,有更多团,大量院系级社团得到的支持很少。甚至还有社团依靠义卖的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中。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不是单筹集活动经费的情况.有社会力量有和高校社团建立联系、提个个体的集合,社会不能离开个人而存在,而纯粹独立的个体供资助的意愿又难免带来商业因素,淡化志愿和公益色彩,这也是不存在的。社会中的个体受到社会影响并被塑造成社会种现状无疑会挫伤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所希望的模样。对一个社会个体来说,实践“社会责任”,意味三、新型志愿服务引导模式探索着要坚持主流的道德主张,坚持实践社
7、会正义,并且愿为他人1.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做出奉献和牺牲,那就是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志愿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众多.活动形式和内容多样,且务对唤醒其公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热情有增无减,这就需要高校相关主管部门予以指导。首先是代的作用。继续培育和传递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志二、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现状愿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的观念,强化志愿活动对参与者1.参与主体分散化的教育和锻炼作用。重视志愿精神教育中“体验”的功能,将道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共服务的形式主要有两类:个体和德教育寓于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中。引导受帮扶的学生主动学
8、生社团。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