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pdf

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pdf

ID:54980999

大小:277.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pdf_第1页
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pdf_第2页
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ONGZUOYANJIU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武振华王勇[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改革。思政教育改革要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职业导向,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作者简介]武振华(1968一),男,博士,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王勇(1959-),男,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山东聊城252000)[课题来源]本文系山东省2010年教

2、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0GG1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2年《国务院关于养过程中的作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思政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m的“培养改革。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没、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服务的,培养学生的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能力是其教学核心,工学结合是其教学模式,职提出的“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

3、培训工程,加快生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其显著属性。改革思政教育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特点,突出针对性,才能增强实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效性。培养”。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立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以养目标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人才为主要任务”。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立足点。自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

4、养产业的决定》以来,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在不同时期虽有侧重,但基本上还是定位在为一线培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如:2000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非常鲜明: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1)技术技能型人才。(2)实用型、应用性人才。(3)高提出的“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素质专门人才。(4)T作在第一线。所谓“高素质”就是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的人才技术技能过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智情感交流、师生互动的

5、平台,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人教育,2013,(23).途径。教师可以在大学生聚集的手机社区中分享有价[2]冉迪金手机通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值的教育资源、表达自己的教学感受,通过教师问、师重庆工商大学,2011[3]张畅从“手机依赖”现象谈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养⋯.青年与社会,2013,(1)平。任课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案、课件、[4]刘毓.手机媒体视阈下移动教育管理探析——以大学生思参考资料分享在社区中,以方便学生更好理解课程内想政治工作为例[7]河南社会科学,2012,(11)容、教师的授

6、课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5]熊婕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的讨$-2中来。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责任编辑:王峰参考文献:[1]方剑社会管理创新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成20’4门4中国成人教育CHINAADULTEDUCATION6U3GONGZUOYANJIU健全。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只有围绕着这一人才培养目设定的。从现有开设课程的框架看,内容是比较全面标,才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的,也比较科学。既有政治立场方面的,也有思想品德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方面的,还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目

7、前的问题不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点。人课程的框架,而在于内容空洞、抽象,没有反映出高职性是什么,不管人们怎样争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是从现实的个人着手,是不能回避的。从古今中外历史上看:有人性善恶论,而是从“理想化”的人出发、从“圣人”出发,对学生现有共同人性说,有差异人性解(如中国的性三品、印度实生活、现实需要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就是说针对的种姓制度)。马克思则是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性不强。再加上一些教师对思政课的实质把握得不够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来揭示人性的。马克思认为,(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