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69707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5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沈北新区黄家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李云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交通运输枢纽”等知识奠定了基础。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
2、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及应用。教学难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列车时刻表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认识我国主要铁路线,简单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并学会使用列车
3、时刻表。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个教学环节,培养读图用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地理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分析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2、学法指导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协作,教师过程引导。学生按照老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于问题
4、,分组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解疑。四、教学过程分析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公路、水路运输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现代运输方式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学习情境。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来分析)设计意图:大屏幕显示这张图片,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计意图:单纯的说教非常空洞乏味,教师感到吃力,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复杂
5、的理论形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我”来探索)设计意图:前苏联彼得罗夫曾说: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材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教学中展现思维的过程性,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地理教学创设真实逼
6、真的情景,为学习者创设最佳情境。三横五纵,通过投影媒体化虚为实,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形成空间观念。此时,学生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他们导入下一环节。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我”来帮忙)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反馈教学,内化知识。设计意图:活动均借助2013年沈阳全运会以“我来帮忙”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完成。利用火车客运时间表来选择车次,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
7、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学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我”来总结)设计意图: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合课件,重点知识清晰,调动课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
8、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创新思维的空间。7、教师反思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动作用。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