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27490
大小:347.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4
《严羽复古诗学以“浑”为美的旨趣及理论构建-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0卷第2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0No.22014年4月J.CENT.SOUTHUNIV.(SOCIALSCIENCE)Apr.2014严羽复古诗学以“浑”为美的旨趣及理论构建杨万里(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严羽认为宋诗笔力之劲健不减唐人,而气象之浑厚却差之甚远。他的复古诗学正在于提倡浑然之美,试图全面恢复汉魏盛唐诗以浑为美的诗学传统。在《沧浪诗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美主张,即上乘诗作应具有古朴浑厚、整一无间的气象,妙悟浑成、兴发无痕的诗法和物我浑融、超形入神的意境。“妙
2、悟”“兴趣”与“入神”等诗学理论正是围绕他以浑为美的复古旨趣提出的。自严羽后,以浑论诗逐渐成为潮流,谢榛和王夫之等全面承袭并发展了严羽的浑然美学,并将其推向了巅峰。关键词:严羽;沧浪诗话;浑;复古;审美旨趣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2−0216−06历来研究《沧浪诗话》者,多围绕“兴趣”“妙悟”尖巧之风,这是其推崇高、古二品的内在要求。严羽推“入神”等问题进行探讨,而关于这几个关键批评术尊汉魏之诗,实是推崇其浑然一气、整一无间的混沌美。语在严羽诗学中的
3、内涵至今未形成定论。周裕锴先生对汉魏盛唐诗浑朴古拙之格的提倡是《沧浪诗话》指出严羽复古诗学的实质在于“试图重新恢复诗歌的论气象之浑的首要表现。从字源上看,“浑”为天地未音乐性”,进而对严羽诗学研究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错误分之前元气的混沌状态。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理解进行了澄清。不过,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仅是严羽生。”《淮南子》亦云:“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复古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实质应是全面恢复汉成物,谓之太一。”可见“朴”是万物未蒙,淳朴自然魏盛唐诗的浑然美学传统。他在《答吴景仙书》中说:的元初状态
4、。因此诗歌浑然之美必然表现一种朴拙之“盛唐之诗,雄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格。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作诗惟拙句最难。至于[2](288)诗则用健字不得。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拙,则浑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明人侯方域[3](515)诗之体也。毫厘之差,不可不辨。坡谷诸公之诗,如亦云:“浑朴之气,惟拙者全之,巧则或凿之矣。”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严羽既想恢复古诗的浑然之美,推崇朴拙之格,反对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尖巧之风就在情理之中了。他说:“
5、唐人与本朝人诗,[1](144)厚,其不同如此。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又说:“盛唐人,有[1](252−253)也。”严羽将苏黄之诗与盛唐之诗作比较,指似粗而非粗处,有似拙而非拙处。”陶明浚《诗说杂记》出盛唐诗胜出宋诗之处正在于一个“浑”字,而“浑”释:“粗之反面曰精,拙之反面曰工。……拙则近于古[1](140)字不仅是他论诗的脚跟点地之处,也是他推尊盛唐的朴,粗则合于自然。”汉魏古诗气象混沌,以质“使人知所趋向处”。以“浑”易“健”正体现了他扭为美;而盛唐诗虽已有人为精工
6、的因素在里面,但这转宋人“以文为诗”的错误倾向,试图恢复汉魏盛唐种粗拙与工巧完美结合的人工浑成直追汉魏之天然,以兴起情、妙悟天成、气象浑厚的诗歌传统的愿望。虽工而不失拙的一面,这也是严羽区分“不假悟”与“透彻之悟”的关键所在。对此,王运熙先生指出:“盛唐诗歌的浑成,不是对汉魏古诗浑成的简单回归。……一比起汉魏古诗来,大抵语句比较工致,音韵更为和谐[4](402)流畅,在浑成中往往包含着精工的因素。”可见严严羽主张浑然之美的回归,首先表现为对诗歌浑羽这“似”与“非”下得极好,将盛唐诗特有的工拙厚气象的提倡。《
7、沧浪诗话》论气象,尚朴拙之格而黜相参的浑然之美十分准确地展现出来。收稿日期:2013−10−15;修回日期:2014−02−15作者简介:杨万里(1985−),男,河北沧州人,南开大学文学院2011级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中国文学思想史文学艺术杨万里:严羽复古诗学以“浑”为美的旨趣及理论构建217严羽提倡诗歌气象的浑朴古拙,意在批判宋人“以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此时诗坛盛行晚唐体,严羽文为诗”和过于追求精工的诗学倾向,确立诗歌的高独标汉魏盛唐可谓独辟蹊径,张毅先生指出:“他对当古
8、本色。“以文为诗”自杜甫开其端,由韩愈壮其大,时江湖诗人效法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并不以为然,对[6](225)到宋代则由苏黄继其衣钵,形成了宋诗“以文字为诗,刻意‘苦吟’以求工巧的创作倾向是不满意的。”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主要特征。而江西末流何以如此?正因晚唐体“局促于一题,拘挛于律切,[7](32)更是因聱牙的音节、迫切的意象,加上过多的论议,风容色泽,清浅纤微,无复浑涵气象”。丧失了诗歌吟咏性情之功能,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