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2081
大小:1.09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13
《第33-34学时 血栓止血骨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第一节血管壁的检测㈠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方法:束臂法。给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负荷加重,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出现出血点的数目估计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原理:与血管壁结构功能、血小板数量质量及血友病因子vWF有关参考值:5cm直径的圆圈内新的出血点,男性<5女性和儿童<10临床意义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见于:⑴血小板质与量异常:⑵细胞间物质合成异常:如坏血病;VC⑶血管性血友病;⑷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等。㈡出血时间(BT)测定原理:刺破皮肤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影响因素:血小板质与量,血管壁完整性
2、及某些血液因子缺乏。参考值:6.9±2.1分钟超过9分钟异常临床意义:⑴Plt明显减少;⑵血小板功能异常;⑶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⑷血管壁异常;⑸药物影响等第二节血小板的检测㈠血小板计数原理:计数单位容积周围血中血小板含量。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1.Plt降低:⑴生成障碍:⑵破坏增多或消耗增加:⑶血小板分布异常2.Plt增多Plt>400×109/L称增多。⑴原发性增多:见于慢粒,骨髓增殖性疾病。⑵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大失血或溶血、脾摘除后。(二)血块回缩试验(CRT)原理: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凝血酶参考值:血块收缩率55-77%;120min
3、后开始收缩,18-24小时完全收缩临床意义:血块收缩不良见于⑴血小板减少症;⑵血小板功能异常;⑶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等。⑷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收缩增高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因子XIII缺陷症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㈠凝血时间检测(CT)原理:采集静脉血,观察自采血开始至凝固的时间参考值:4-12分临床意义:⑴CT延长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重减少(重症A、B型血友病、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也见于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⑵C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测定(APTT)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及钙离子方法:手工法、仪器法参考值:31—43秒较
4、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同CT试验但较CT试验敏感是推荐应用的方法,见于Ⅻ、Ⅹ、Ⅴ、Ⅷ、Ⅸ、Ⅺ因子严重减少。㈢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比浊方法:凝血酶比浊法。参考值:2—4g/L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升高,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等。 纤维蛋白原降低,见于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亦见于重症肝炎等。㈣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组织因子参考值1.PT11—13秒病人超过3秒为异常2.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0±0.1临床意义1.PT延长:⑴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⑵
5、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2.PT缩短:高凝状态如DIC早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等3INR值PT与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的比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