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

ID:5466855

大小:227.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7-12-13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_第1页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_第2页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_第3页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_第4页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哮病分析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哮病6/19/20211一、概述【病名词解】哮:形声字。从口,孝声。本义:野兽的吼声。《说文》:“哮,豕惊声也。”《通俗文》:“虎声谓之哮唬。”6/19/20212【病证概念】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6/19/20213【病证历史简介】《内经》称“喘鸣”:《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6/19/20214《金匮要略》称“上气”,属“伏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痰饮咳

2、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6/19/20215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哮病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6/19/20216《医学正传》明确区分“哮”与“喘”:“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由于“哮必兼喘”,一般统称“哮喘”,而“哮”与“喘”又有不同,因此后世也有简称“哮证”、“哮病”的。6/19/20217《证治汇补》“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6/19/20218另外还有称“呷嗽”、“哮吼”、“齁鼻合”、

3、“食哮”、“醋哮”的。6/19/20219【范围】支气管哮喘----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约半数以上在12岁以前发病,而患儿又是3岁以前发病占30%。气候、职业、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如肯德基、炸薯条而水果、蔬菜少)、食物过敏等均可致病。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哮喘。6/19/202110【证侯特征】反复发作的喉中哮鸣、喘息气粗(借助工具可补充:两肺可闻及哮鸣音)。1、反复发作的特点----周期性可缓解性[区别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即肺胀的特点]。2、痰鸣气喘:①痰鸣:呼气的响声。②气喘: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呼气性呼吸困难。

4、6/19/202111二、病因病机【分析】大多数幼年起病----禀赋不足,脏气虚弱。呼吸气促----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正气不足。邪气袭犯:外感之邪,内生之邪。喘鸣----气道狭窄病变。一种有形之邪留而为患。发作性特点----正气不足,邪气蛰伏。6/19/202112【病因】1、外邪侵袭:六淫邪气,内侵于肺,壅阻肺气;或花粉、烟、尘、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阻肺气。6/19/2021132、饮食不当:冷饮伤肺;肥甘厚味、海膻发物,碍脾健运,津液停聚,寒饮内停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与食物有关的

5、哮病名称。6/19/2021143、体虚病后:病起于婴幼之年者(称“幼稚天哮”)多为脏气虚弱,禀赋不足;还有幼年患麻诊、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致肺虚痰阻引起哮病者。6/19/202115气机失调如情志抑郁、惊恐恼怒:早在1888年,就有人报告一位对花草过敏的哮喘患者,看到纸花竟引起哮喘发作。月经期前以及妊娠。剧烈运动。现代药物:如阿司匹林、β2-blocker等也可以成为哮病之因。6/19/202116【病机】发病特点:起病急,可突然发病,时发时止,反复发作。主要病机: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病理因素:“痰”(夙根)。“哮喘专主于痰”(朱丹溪)。“喘

6、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张景岳)。“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留伏于内,”(《症因脉治·哮病》)6/19/202117基本病理:“伏痰(痰伏于肺)”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医学实在易·哮证》“发则肺俞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齃有声”。病位:肺、脾、肾,影响及心。6/19/202118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6/19/202119病机变化与病势:邪气伤正;正气抗邪。邪气:“伏痰遇感”引

7、触----即病发作。正气:虚不抗邪----缓解期多见。有“气、血、阴、阳”之分,脏腑定位之别。本病病位在肺、脾、肾,后期病及于心。6/19/202120发作期----“伏痰遇感”:病因于寒邪,或是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寒痰----冷哮。病因于邪热,或是素体阳盛,痰从热化----痰热----热哮。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外寒内热----寒包热哮。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风痰哮。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虚哮。6/19/202121缓解期肺虚:肺气虚,气不布津,津停为痰;肺虚而卫外不固,易致外邪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