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pdf

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pdf

ID:54591729

大小:228.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pdf_第1页
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pdf_第2页
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年2月第5卷第i期JournalofPracticalDermatology,Feb.2012,Vo1.5No.1·述评·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郝飞,钟华,宋志强[摘要】抗组胺药通过拮抗H1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程,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本药物。最新研究表明,抗组胺药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更广泛的药理作郝飞用。本文就目前临床抗组胺药物选择及使用的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93(2012)01.0002.03Concerned

2、abouttheapplicationstrategyofantihistaminesinchronicurticariaHAOFei,ZHONGHua,SONGZhi-qiangDepartmentofDermatology,theThirdMilitaryMeS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Abstract】H1antihistamines,whichpreventtheproceedingofallergicinflammationthroughaganisthistamineHIreceptor,aremorewidelyus

3、edtotreatchronicurticaria.Inrecentstudies,HIantihistaminesbringintomoreextensivepharmacologicalactionsbasedonsomeotherpathways.Therefore,clinicalaplicationstrategyofillantihistamineshasbeenmodified.Thispaperfocusonsomeapproachstotheseissues.【Keywords】Chronicurticaria;Antihistamines[JPractDe

4、rmatol,2012,5(1):2—4]以往的研究认为抗组胺药物通过拮抗H1受体来缓慢。近年来研究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不仅有抗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组胺作用,而且可通过多种机制起到非特异的抗炎程,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本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作用,包括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递质、发现抗组胺药不仅可以阻断组胺的结合通路,还可通对炎症细胞游走和激活的抑制和影响内皮细胞黏附过其他机制发挥更广泛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策略分子的表达等【”。抗组胺药发挥抗炎症作用机制主提供新的选择方案。目前临床上对抗组胺药物的选择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途径实现:①非H1受体依赖

5、性,及其使用方法较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合理即通过药物与膜离子相互作用(drug.membraneionic用药的现象。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interactions),抑制跨膜钙流出道活性和cAMP产生,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膜,从而减少细胞内炎1抗组胺药作用机制研究是临床用药策略变化的依据症介质的释放;②H1受体依赖性,即通过抗组胺药传统上讲,抗组胺药通过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与H1受体结合,通过细胞内一系列G蛋白偶联反应合,从而阻断组胺引发的生物学效应,是抗组胺药发影响NF.r.B活性,从而减少细胞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挥抗变态反应作用的经典机制。受体竞争性

6、结合机制应该指出,不同抗组胺药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具有抗炎对药物提出以下3点要求:①受体亲和力高;②高选症作用,但这种作用究竟有何临床意义仍值得进一步择性作用于Hl受体;③与受体结合后药物解离速度研究,尤其是在治疗剂量下如何较好发挥抗炎症作用。开发明确具有抗炎症作用的抗组胺药是今后研制的方向[2】。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郝飞,研究认为,H1受体存在两种不同的活化状态即钟华,宋志强)激活和非激活状态。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作者简介:郝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研究之中,可以相互转化。组胺可以使活化型受体稳定,方向:感染与免疫,E

7、-mail:haofei62@medmail.com.cn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年2月第5卷第i期JournalofPracticalDermatology,Feb.2012,Vo1.5No.I3而抗组胺药使非活化型受体稳定。这一理论改变了抗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其组织中以多形核细组胺药典的通过拮抗组胺与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胞浸润为主,血中除存在组胺外,还表现有白三烯、用的原理,而是作为反激动剂,可以在组胺缺乏的情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多种炎症介质不同程度的升况下实施对组胺受体活性的抑制f3]。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