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47569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抗组胺药,又称组胺阻断剂或组胺拮抗剂,是指能在组胺受体水平竞争性阻断组胺作用的药物。分类根据对组胺受体选择性作用不同,可将抗组胺药分为Hl受体阻断剂、H2受体阻断剂及H3受体阻断剂3类。Hl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及脑组织,H〈sub>2〈/sub>受体分布在消化道黏膜,H3受体则广泛分布于外周自主神经节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但此种说法目前尚处在研究之中。Hl受体阻断剂目前认为抗组胺Hl受体阻断剂的作用有2个方面:①与组胺争夺效应细胞膜上组胺受体;②与组胺争夺效应细胞膜上的某些酶原物质。由于组胺作用于某些效应器官的组织细胞时,首先与该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相结合,然后才能使相关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组织反应,因而抗组胺药物的作用是在当组胺发生作用之前,先与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或某些酶原物质结合,一旦结合,即可使组胺不能再发挥作用,从而可消除市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血压下降及不同程度的抗胆碱和抗5-疑色胺等作用。常用的Hl受体阻断剂:根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不同,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Hl受体阻断剂。常用的第一代Hl受体阻断剂有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陀及酮替芬等;第二代Hv受体阻断剂有阿司咪I坐、特非那定、非索非那定、咪I坐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等。H2受体阻断剂H〈sub>2〈/sub〉受体阻断剂与 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有效地阻断由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性渗出、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过多等作用。常用的H2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与适应证受体相关作用由于抗组胺药具有较强地抑制或消除由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胃肠、呼吸道分泌增多及血压下降等作用,因而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变应性疾病,尤其对I型变应性疾病疗效显著。因受体分布部位不同,其作用稍有差异,如组胺引起的皮肤黏膜血管渗出、组织水肿,可采用IIl受体阻断剂治疗,效果迅速;H2受体阻断剂可有效地阻断由组胺引起的胃液分泌过多及过敏性胃肠痉挛等;H3受体阻断剂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治疗。总Z,抗组胺药对各种变应性皮肤病大多有效,其中效果较突出的有药物性皮炎、湿疹、血管性水肿、尊麻疹、血清病、Arthus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等。双重药理作用第二代IIl受体阻断剂由于品种不同,药理作用各具特色,常有其独特的抗组胺和抗其他化学活性介质的双重作用。除用于由组胺引起的上述变应性疾病外,常用于治疗季节性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病、慢性尊麻疹、人工尊麻疹、胆碱能性尊麻疹、寒冷性尊麻疹及过敏性结膜炎等,但对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胃肠痉挛作用较差o远远不及一般常用的交感神经兴奋剂及茶碱类药物。第二代Hl受体阻断剂口服起效快,作用持续吋间长,可达12〜14小时或更长,一般每天只服1次即可。屮枢神经作用第二代Hl受体阻断剂另外一个特点是不易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对中枢神经影响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困倦作用,故又称非镇静抗组胺药;同时其抗胆碱作用较小,不产生口干、口苦等作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广,尤其可用于驾驶员、机械操作工人、高空作业人员和需长期治疗的患者。 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第一代IKsub>l受体阻断剂一般毒性较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有较大的安全幅度,且降解排泄较快,蓄积作用较少,病人常年服用亦无中毒表现。常见的不良反应:①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表现为嗜睡、疲倦、乏力、眩晕及记忆力减退等,重者可使病人进入朦胧状态或麻醉状态,但应用日久症状可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同吋疗效也随之减弱;②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见于少数病人,服抗组胺药后出现精神兴奋、失眠、肌颤,甚至癫痫小发作、'共济失调等,但很少见;③胃肠道反应。最多见者为口干、口苦、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常随药物使用时间延长逐渐减轻乃至消失。近年来第二代Hl受体阻断剂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特非那定、阿司咪醴及咪醴斯汀,而且以前两者报告较多。特非那定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阿司咪醴过量可出现心律不齐、晕厥,甚至心跳停止,且多发生在同时服用咪呼类抗真菌药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究其原因,可能与此二类药物抑制其代谢,使其血液浓度明显增高有关。因而临床应用笫二代IIl受体阻断剂吋,应注意患者有无心脏病史,用药中应仔细观察心脏有无因药物引起的心律不齐,尤其应注意避免与咪呼类抗真菌药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用。抗组胺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因抗组胺药的作用是与组胺争夺效应细胞膜上受体或某些酶原物质,故用药宜在疾病发生早期或症状发作Z前,一旦组胺已发挥作用,则抗组胺药的作用就很有限。中枢神经抑制第一代Hl受体阻断剂可导致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用于驾驶员、高空作业等人员。但第二代IIl受体阻断剂,由于个体差异,少数药物也可出现同样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仍需注意,以免用药中发生意外事件。 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抗组胺药对一些急性变应性疾病及其他适应证的患者,在用药Z初有显著效果,但对慢性病患者疗效常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宜经常更换用药品种。在更换用药品种时,一般应选择不同化学结构类别的约物,而不宜在同一种类中进行选择。依赖性长期应用抗组胺药治疗的病人,有时可出现对药物的依赖性或精神影响,在突然撤药吋可能有烦躁、兴奋、精神紧张、心悸等症状,可采用逐渐减量或适当给予安慰剂的方法进行撤药。过敏原检查前宜停用抗组胺药对变态反应性患者,在准备进行特异性过敏原检查皮试前48小时,应暂时停止使用-切抗组胺药物,以免影响皮试结果。讨论抗组胺药为变应性疾病首选药物。目前已有80余种Hl与H〈sub>2〈/sub>受体阻断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变应性疾病,并取得了卓越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首选的常用药物。抗组胺药的适应证抗组胺药适应证较广,除对变应性疾病应用外,尚有对非变应性疾病的适应证。①各种非变应性皮肤病,如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的对症止痒;②麻醉前给药及基础麻醉药,如异丙嗪有较好的强化麻醉作用;③局部麻醉剂,如达克罗宁具有止痒、止痛作用,可用于内镜检查吋:④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⑤用于眩晕症及梅尼埃病的治疗等。抗组胺药治疗的局限性抗组胺药对变态反应中释放的其他化学活性物质作用不大,故在变态反应治疗中具有局限性,尚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二代Hl受体阻断剂的优越性由于第一代Hl受体阻断剂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已影响其临床广泛应用。而笫二代IKsub>l受体阻断剂具有口服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每天口服只需1次,•且不易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较小等优点,将有逐渐取代第一代Hl受体阻 断剂的趋势。非索非那定为特非那定的轻基化代谢物,属第二代Hl受体阻断剂,具有良好的抗组胺作用及其他多重作用。动物研究表明,非索非那定片致敏的、豚鼠可选择性地抑制抗原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在大鼠可抑制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不阻断动物心肌细胞的钾通道,不影响患者心脏功能潜在的再极化,不会使Q-T间期延长而产牛心肌毒性。木品与红霉素或酮康哇并用吋,可使木品血药浓度增加2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增加。H3受体及其阻断剂的研究1983年Arrang等发现了独特的H3受体,但组胺H3受体阻断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研究获得第一个高选择性的II3受体阻断剂一一氨矶拉嗪,具有调整胆碱能神经性的支气管收缩和抑制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同时与Hl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产生减充血作用,而没有a肾上腺素激动剂受体可能引起的高血压等不良反应。这一结果提示,II〈sub〉3〈/sub〉受体阻断剂有可能在治疗哮喘、偏头痛、多种变应性疾病中发挥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