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

ID:51556108

大小:15.04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0-03-23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_第1页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_第2页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_第3页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_第4页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8.14.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组胺药物在儿科的应用主要内容过敏性疾病概况组胺及抗组胺药概况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3过敏性疾病发病现状43.02%2.32%1.97%1.54%1.09%1.01%1990年2000年累计患病率现患率2010年中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在陈育智教授打领导下近30年来每隔10对城市14岁以下儿童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近20年逐步升高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全国儿科

2、哮喘防治协作组.全国90万0-14儿童中支气管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增刊):64-68.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123-127.陈育智等;1990,2000,2010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亚太儿童哮喘控制状态的调查WongGW,KwonN,HongJG,etal.PediatricasthmacontrolinAsia:phase2oftheAsth

3、maInsightsandRealityinAsia-Pacific(AIRIAP2)survey.Allergy.2013;68(4):524-530.一项为期3个月针对988名哮喘患儿的调查显示:WongGWK,洪建国等2013Allergy申昆玲等,20122-16岁患儿中未控制的总体比例为:25.6%(1079/4223)2-3岁779例(GINA)4-11岁2943例(c-ACT)12-16岁501例(ACT)中国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尚不理想12组胺(100年):一个世纪的进展抗组胺药物(70

4、年)有着传奇的过去和充满希望的未来抗组胺药物的发展历程Dale,英国JAllergyClinImmunol,20111910年,英国的Dale发现一种能使平滑肌收缩的物质,即组胺(histamine),并在随后的研究中明确了其生物学活性抗组胺药物的发展历程JAllergyClinImmunol,20111937年,意大利的Bouvet合成了第1个用于实验动物的抗组胺药物;Dale和Bouvet后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励抗组胺药物的发展历程JAllergyClinImmunol,20111942年,法国的H

5、alpern成功研制了可用于人体的苯苄乙二胺;1943年,美国的Rieveschl成功研制了可用于人体的苯海拉明抗组胺药物的发展历程JAllergyClinImmunol,2011组胺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胺,化学式是C5H9N3,是由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的组胺的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黏膜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通常与多聚硫化氢阴离子、肝磷脂及一种阴离子蛋白结合而成一种无活性的复合物而储存在细胞中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诱发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时,释放出组胺

6、基本概念-组胺组织胺(histamine)C5H9N3分子量111 histos=组织,结构中含有胺基amine组胺在变态反应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刺激神经末梢(鼻痒、喷嚏),增加血管通透性(流涕)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分泌增加变应原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增加肥大细胞趋化基本概念-组胺4种组胺受体:H1、H2、H3、H4受体均为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成员基本概念-组胺受体H1受体可在多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包括气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和感觉神经末梢,调节血管舒张和支气管收缩H2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和和感觉神

7、经末梢,调节胃酸分泌H3受体作为突触前自身受体主要在神经系统中表达,参与中枢和外周神经传递H4受体主要选择性表达在造血起源的细胞中,特别是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和T细胞基本概念-组胺受体除了H1受体外,组胺也能结合H2、H3和H4受体组胺和H1受体结合能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水肿;使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相应的症状组胺和H2受体结合,由cAMP介导产生腺体分泌(胃腺上皮),部分血管扩张和心率加快H3受体参与组胺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节H4受体参与肥大细胞和

8、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基本概念-组胺受体抗组胺药物与受体结合的选择性高低不一致导致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最显著的是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能效应基本概念-组胺受体根据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将抗组胺药物大致分为镇静作用显著的第一代和相对而言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分类传统抗组胺药或镇静类抗组胺药,于20世纪40~80年代广泛使用多为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H1-受体而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抗胆碱作用,产生视力模糊、口干和尿潴留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