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

ID:54376700

大小:508.3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01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_第1页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_第2页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_第3页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_第4页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音乐学攀(刊)1199年第期2S1O0LMOUGyNHCNIAI.秦序、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唐代宫廷音乐制度中引人注目的坐部伎、立部伎的区分,究竟出现于何时,因古代文献,。,记载有不同历来有不同看法1973年发掘的陕西三原县唐淮安郡王李寿墓其石撑内壁上有三幅阴刻乐舞壁画,发掘简报认为它们分别是舞伎图、坐部乐伎图和立部乐伎图,指出这“、,、”。一坐立二部乐图的发现证明贞观四年已有坐立二部乐①由于这是难得的初唐乐舞,,。图象材料故很快引起音乐史学界的重视许多同志也表示赞同简报的看法,,、笔者最近对此材料作了一点粗浅考察联系

2、有关文献记载感到对壁画中坐立部乐的判断尚有疑问,兹提出来以求指教。一、石刻图象与文献记载不符,“”,。“该墓石刻画三图其中立部乐伎图刻于撑内东南壁南部自为一图而坐部乐伎”“”,,“”图《》当是舞伎的伴奏紧靠舞伎图均刻于撑内北壁简报正确地指出此图中乐伎。“”“”。因此实际上是一图也就是可分为坐部伎(包括舞伎)及立部伎(仅乐人)两图但,,。为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仍将舞伎分别与坐部及立部的有关文献相比较以见其间异同,“,,(一)娜伎石刻画中舞伎由六名女伎组成其服饰均头梳双环髻身穿长袖内衣,”。外套方领宽袖孺束拖地长裙①“、,《》”文献中坐部伎舞人

3、人数及服饰如何呢?唐杜佑通典卷一四六坐立部伎条是,“”,较早而又较详细的记载其中坐部伎为六部(六部乐曲)各部舞伎人数及服饰如下(括·:号内为《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有异处),,,:“,,()l《谦乐》贞观中协律郎张文收制作为诸乐之首又分为四部《景云》舞八人、、、,,、、(旧;《》花锦袍五色续绿绿云冠唐书少绿字)乌皮靴庆善舞四人紫绩(袍)大袖、,,,,,,,;《》;《》丝布挎假髻破阵乐舞四人维绩袍锦铃镖排续挎承天乐舞四人紫袍,”《旧唐》进德冠并金(书少金字)铜带··中国音乐8学季刊叨年(第期2“,。”幻《寿乐(》画衣冠也长舞十有二人:“,,。”

4、(3)《天授乐》画衣五彩凤冠舞四人:“,,,。”(4)《鸟歌万岁乐》舞三人维大袖并画鹤鹤冠作鸟象:“:“”,。”(5)《龙池乐》舞有七十二人(《旧唐书》舞十有二人)②冠饰以芙容“,,。”《》:《》(6)破阵乐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金甲胃:“哎》,,,《》、最后还指出自长寿乐以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唯龙池乐备用雅乐笙:,、,”。磐(封日唐书》备用雅乐而无笙磐)舞人摄(履),:。、、、与图象对照则显然(1)人数不相符坐部伎六部乐曲之舞有八人四人二人三,。。,“”“人以及十二人的偏偏没有六人的(2)服饰亦不合六曲舞人多冠如绿云冠进德冠”、“乌冠

5、”“芙容冠”、“五彩凤冠”等,均属与当时其他雅乐活动所佩冠式不同的“特殊”,、。,。华丽之冠⑧而图象中六人双环髻无冠至于衣裤也不同,。因此不能断定她们是坐部伎中的舞人,。那么有没有立部伎舞人的可能呢?我们不妨看一看立部各曲情况,,,。立部伎有八部乐曲不过上演时规模宏大《据记载气氛庄严热烈如第一部为安乐:>)。,。,、后周平齐所作也行列方正象城部周代谓之城舞舞者八十人刻木为面,,,,狗味兽耳(兽原作战据<(1日唐书》等改)以金饰之垂线为发画袄(《旧唐书》作,,。楔)皮帽舞蹈姿制扰作羌胡状(《通典》),”,“《》即《》`缀毛为衣的狮子另有其二

6、太平乐五方狮子舞舞为二人持绳拂逗弄五头百”《》,“”,《》,“四十人歌太平乐着矗得服其三破阵乐也是大规模乐舞百二十人被甲执”,“,”,。,显然与石刻图象不符《》戟模拟战阵发扬蹈厉声韵慷慨第五部是大定乐出自,“,”。、、《》《》《》破阵乐系百四十人被五彩文甲持集而歌第六上元乐第七圣寿乐第八,“”、“”、“”,《》画云衣或或鸟冠光寿乐舞者八十至一百四十人或金铜冠与图象相去甚,。、,“”。远毋庸再一一相比它们的规模气势恐非石刻图象的软舞①能相提并论舞者也。“”,、,《》(太宗制)旧《》可能都是男性就中唯第四部庆善乐最为闲雅据新唐书记载“”,。《

7、通典》云舞童十六人也是由童)L八份即六十四人表演的(当误),。因此图象的女舞人也不能断为立部伎舞人、,、(二)乐器坐立部伎所用乐器除个别乐曲如《谦乐》有详细说明@或《龙池乐》这类使用了特别乐器需加指明外,一般没有具体记载。这表明大多数乐曲使用乐器相同。从,,音乐史上看唐代处在中外及各民族音乐交流融汇的高峰时期一定的乐器组合以及某些有,,。代表性的特色乐器体现某一地区或民族的音乐文化风格特色甚至是一种标志则从乐部及音乐特色也可以研究其乐器组合。,、,,据记载坐立部伎各部乐曲往往还由若干首小乐曲组成④各部及这些小曲特色难,、,。《》《》:以详

8、考但坐立部总的特点则大体明除通典说立部伎安乐等八部特点,,,。。“《》以后《》自安乐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乐并立奏之其大定乐加全杠,。、、,唯《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稚其《破阵》《上元》《庆善》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