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

ID:5420159

大小:150.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0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_第1页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_第2页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_第3页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_第4页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武式太极拳浅谈太极拳的刚柔-----段陟许多太极拳著作中都有“刚柔”之词句,并有着诸多的阐论,如“人刚我柔为之走”、“养气者纯刚”、“柔中寓刚”、“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柔过劲刚落点”等等,使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应接不暇、莫衷一是。笔者学习传统太极拳二十余年,蒙恩师乔松茂先生和李正藩先生口授体示,虽愚钝不敏,也略有所得,不敢自密,愿与太极拳爱好者共勉。现就自己多年习炼传统武式太极拳的体会浅谈一下太极拳的刚柔,仅作抛砖引玉之探,供有志于斯技者参考验证。武式太极拳由清代武禹襄先生所创,传其甥李经伦(字亦畲)、李承伦(字启轩),李亦

2、畲传子李宝廉(字石泉)、李宝让(字逊之)、郝为真等,李石泉和李逊之又各有传人槐荫、棠荫、池荫,续传锦藩、光藩、殷藩、旭藩等;李启轩传宝琛(长子)、宝桓(三子)、葛顺成、马静波等,宝琛传子福荫(字集五),福荫传中藩、正藩、公藩三子及徒霍梦魁,宝桓传子召荫;福荫先生1913年自保定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在永年十三中教数学、物理,拳术上也曾受教于郝为真先生,并协助郝为真先生在十三中教拳;正藩先生幼承家传太极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先后于北京、乐山、成都等地献身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业余传拳,这是李家家传的一支承系。李宝让另传外姓弟子

3、魏霈林、赵允元、刘梦笔、姚继祖,并于1940年拍摄师生合影留念;魏霈林传子魏高申、魏高志、魏高义;姚继祖传金竞成、翟维传、钟振山、胡凤鸣、翟会传等。武式太极拳整个套路共八十余式,拳式小巧紧凑,身法紧严无隙,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贯穿于各势之中,机宜尽蕴于内;进、退、顾、盼、定随势而生,体态端庄,气势鼓荡,恬静安舒,精神内敛。打手重接劲打劲,不重招数外形。武式太极拳以简洁的外形、独特的神韵令众多传统太极拳爱好者叹为观止、悠然神往,势势皆为解说太极拳理、拳法的绝妙范例,为广大太极拳学习者指出了一条快速入门的捷径,是太极拳爱好者梦寐以求

4、的优秀拳种。武禹襄先生身体力行数十年,终身致力于太极拳研究,其拳论皆根据其切身体会,简练精要,无一浮词,为近代习太极拳者奉为经典。近来,一些拳道同好得以观看吾辈行拳,其中多人却有“此拳一点也不柔”之感慨;殊不知,早年传统武式太极拳在河北省永年县老城被称为“太极硬架子”或“太极刚架子”,其意是初期重在外形之刚,即抻筋拔骨,由刚求松,继而由松入柔,炼出太极内劲,继而刚柔混于无迹归于凝神致虚。初炼时讲究骨骼支撑,部分肌肉放松,即在骨骼支撑住整个身体基础上使得部分肌肉放松,气须沉下,自然使习炼者产生悬空般巍峨高大感,即由刚入柔;换句话说就是在“紧

5、而不僵”基础上作到“松而不懈”;如果不讲骨骼支撑而只讲肌肉放松,势必会使习炼者形成“软”和“懈”,一味地讲究松是不可能的,也根本作不到,只能是部分放松;骨骼必须支撑住,才能使得势架有“定位”,有了“定位”,习拳才算有了规矩,即有了拳势之外形,没有拳势外形支撑的拳意是空洞无物的,即有形之意才是真意,无形之意势必练成“软拳”,一经交手,定无法守住自己之疆土。武式太极拳重内不重外,不注重招式而重气势,是指工夫到了相当的程度,初期的训练还是必须强调外形姿势的。一些练太极拳多年的人水平老是提不高,而本人也弄不清什么原因,往往就向招数方向寻找,结果,

6、水平还是徘徊不前,无法突破。传统武式太极拳在熟习招数着法的基础上注重接劲打劲,从自己的身法、内气、丹田的运转等方面去寻找,从内在的方面去寻找。在推手方面,传统武式太极拳认为,推手不要拉拉扯扯,要注意接好对方的劲,两劲相接,顶是相对的,有度的,自己的意识要用在与对方相接处。接劲时,要分清虚实,不丢不顶,沾粘连随,随屈就伸,要多做腰腿动作,这是劲的本,力的源,运化的所在,这就叫“筋长一寸,力长无穷”。如果推手没有外形支撑而过于软,就接不住对方的劲,对手稍有功力,势必破门而入,自己立马陷入被动,就会该开开不了,该合不合不住,虚实转换无从谈起,粘

7、走不灵,是双重之病,必为人所制。如果不讲肌肉放松而只讲骨骼支撑,势必会使习炼者练成“硬拳”、“僵拳”,太极拳的松柔劲将无法上身。传统武式太极拳在初期教学要求一步一桩,来保证骨骼支撑的正确形体,势势相连,也叫行桩,虽不太柔和飘逸,但这正是传统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体认功夫,有些其他门派的拳术家认为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体认功夫已经失传,这未免有些失之片面。正像书法家练习书法一样,应遵循从基础阶段、楷书阶段、行书阶段、行草阶段、草书阶段等次序来学习。传统武式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拳架。又可分为描架子、撑架子、松架子三个阶

8、段。初学拳架时,恰如初学书法一样,一笔一画要规规矩矩。要着重把握动作姿势的端正、准确,掌握整套架子的动作姿势,运行路线、方位、角度等,如同临帖描红,在力求每一个动作姿势端正的基础上提高熟练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