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ID:5416510

大小:361.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第1页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第2页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第3页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第4页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脉通www.medlive.cn第18卷第5期第345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Vol.18No.5P.3452010年10月ChinJIntegrTradWestMedDigOct.2010·诊疗方案·文章编号:1671-038X(2010)05-0345-0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关键词:胃炎,慢性萎缩性;中医诊疗中图分类号:R573.3;R242文献标志码:A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诊断标准不一致(胃镜或血清学)而缺乏可比性。但目前比化

2、系统常见病与疑难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较一致的看法是CAG患病率人群变异较大,在胃癌高发的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在南昌制定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东亚、东欧、南美等地区,CAG及肠化的患病率也相对较[1],并于2004年发表了《慢性胃炎的[5,6],CAG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我国自开展纤维和电子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高[2],对慢性胃炎包括CAG的诊治和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胃镜检查以来,CAG检出率占胃镜受检患者总数的7.5%~价进行了规范。近些年,国内外对于CAG的研究取得了不13.8%;世界范围内均以老年人高发,随年龄增长发病率

3、也少进展,但在中医药诊治和评价方面尚存在不少分歧,影响随之增高。国际卫生组织调查发现20~50岁患病率仅10%和制约了临床研究和学术推广。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7]。有报道[8]左右,而51~65岁则高达50%以上CAG每年胃病分会组织成立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癌变率为0.5%~1%,伴有异型增生(ATP)时癌变率更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现有诊治指南,初步拟定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1.3发病机制意见(讨论稿)”,针对CAG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长期以来认为CAG的发生是多种因

4、素综合作用的结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果[9]。有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为CAG进行的3轮次投票,并根据投票结果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发病原因[10,11],且与CAG活动性改变及反复难愈有关。2009年10月,借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此外与环境因素、宿主对Hp感染反应性、胆汁反流、免疫、胃病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因素有关。消化病学专家对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1.4病因病机修订,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

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12]。该病胃在生理上以和降为顺,在病理上因滞而病疗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主要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包括Hp感染)、药物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所伤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等多种因素有关。上述病意。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的人数选择①+②,因损脾伤胃,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则作为条款通过)。并由核心专家组于2010年1月9日在升降失调,从而产生气滞、食停、湿(痰)阻、寒凝、火郁、血瘀北京进行了最后的审定。现将全文公布如

6、下,供同道参考,等各种病理产物,诸郁阻胃,进一步妨碍脾胃气机之升降;另并冀在应用中定期修订,不断更新,以加强其实用性和指导一方面由于脾胃运纳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胃络失性。养。该病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CAG病程较1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长,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脾气1.1定义虚和胃阴虚,标实主要是气滞、湿热和血瘀,脾虚、气滞、血瘀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血瘀是最重要的病理因素,是疾病发生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13~15]。发展甚至恶变

7、的关键病理环节[3]。该病可和(或)假幽门腺化生(IM)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2诊断[4]。归属中医“胃痞”“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范畴CAG的确诊有赖于胃镜与病理检查,尤以后者的价值1.2流行病学更大。目前有关CAG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各研究因采用的2.1临床表现CAG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收稿日期:2010-07-13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胃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疗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资助(

8、2006BAI04A08)酸、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健通讯作者: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忘、焦虑、抑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