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08598
大小:1.0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27
《中国学者:从经学到科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界>(月刊)总第193期,2014.6ACADEMICSNo.6Jun.2014中国学者:从经学到科学o柯华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8)(摘要]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学者可以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因为中华民族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强之后正试图在文化上、精神上走向自主。中国学者应该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认识自然、社会和人,利用探效法找到合适的技术和制度。中国学者不应该再沉浸在“德重要”或“情重要”之中,对客观世界认知所得到的知识的力量是学者自主的基础,道德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最多是锦上添花之物。中国学者只有将主要精力用于认识自然、社会和
2、人,才能在社会分工中恰如其分,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才能彻底摆脱依附于各种各样的“皮”上的命运。只有当“理性之思想”替代“自由之思想”成为共识之时,中国学者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的阶层。(关键词]学者;理性;演绎法;归纳法;探效法每每回乡,我都感到特别踏实与温馨,因为与泥土亲近而踏实,因为与姐姐们的亲情而温馨。三个姐姐都是地道的农民,细姐家每年收获一万斤棉花,想象一下一万斤的每朵细软棉花都是通过她的双手摘出,其辛苦可想而知。姐姐们辛苦劳作生产的是棉花、稻谷和油菜等等,可以吃或用,她们不能明白现在已然是一名学者的我到底在做什么,只知道我读书、写书和教
3、书,虽然她们知道我也很辛苦,但她们可能不理解天天在家读书的我为什么生活得比她们好。作为学者的我生产了什么呢?我的学术有意义吗?中国学者在当代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曾经是农民,虽然现在以学术为业,但每每面对姐姐们,这样的问题时不时冒出来,也许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才会踏实、心安。作者简介:柯华庆,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22—中国学者:从经学到科学一、传统学者的德与情现代社会是分工交易的社会,每一个群体只有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找到位置体现价值,才能成为一个自主的阶层。学者在社会分工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有中学和西学之分,以中学安身立命之学者与以西学安身立命之学者有别。古代中国学者被称为“士”。士为四民之首,其他依序是农、工、商。“宁越不务农,苏秦不务工、商,而惟以读书为专业,揣摩为手腕,取尊荣为目标,有此等人出,其名日士。”¨孔子就是典型的“士”,不过他赋予了“士”更高尚的意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孔孟之“道”是什么呢?“王子垫问日:士何事?孟子日:尚志。日何谓尚志?日:仁义而已矣。”(《孟子·尽心上》)仁义即为孔孟之道,故志于仁义即志于道。另一方面,士极端蔑视劳动。樊迟请学稼。
5、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日:“小人哉!樊也!”(《论语·子路篇》)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知道耕作苗圃技术很正常,但是孔子背后骂樊迟是小人则表明儒家蔑视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认识无疑为儒家所不屑。孔子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对立起来,将君子与民对立起来。孔子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士不从事生产,怎么解决吃饭问题呢?孔子有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衣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6、”由此可见,孔孟之道是道德,实际上是统治术,或者说是以德治国。自汉代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三纲五常为基石的儒家获得垄断地位,中华古文明从“子学时代”进入到“经学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学者都以“我注六经”为志业,以“学而优则仕”为宗教。《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儒家看来,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具体的手段是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宋理学家张载为文人学者赋予的崇高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7、太平”,其实质没有区别,牛皮更大而已。科举考试制度使得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学者找到了通往治国平天下的光明大道。当官自然有俸禄,也应该有俸禄。然而不可能所有的士都能金榜题名,都做官。学不优怎么办?孟子日“安贫乐道”。贫困也需要吃饭穿衣,科举中败北的士就只有办私塾教孩子以便弟子“学而优则仕”。做官者可以用“道”教化老百姓,没有做官的难道就不能“志于道”?非也,因为孔孟之道没有确定的标准,不同的士可能有不同的道。孟子为失败者找到了台阶:“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科举功名路上的
8、失败者由此获得一种代表民意的评一23—学术界2014.6·学术探索判权利,实际上不过是自己所认为的道。孔子终其一生都想得到明君重用,能够当上执掌朝政的大官。不幸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